左拾遗,唐代监察部门官职,正八品,负责发现纠正君王过失及朝廷政策决策失误。李白的好朋友杜甫也曾担任过这个无足轻重的小官。李白终生苦求的仕途,终于有了一个这样尴尬的结果。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1月的一天,一队锦衣貂裘的朝廷中官风尘仆仆地闯进安徽当涂县衙,他们是传达皇帝诏书的使臣,当涂县令战战兢兢跪接诏命,诏书内容是任命李白为左拾遗,即日进京赴任。
左拾遗,唐代监察部门官职,正八品,负责发现纠正君王过失及朝廷政策决策失误。
李白的好朋友杜甫也曾担任过这个无足轻重的小官。李白终生苦求的仕途,终于有了一个这样尴尬的结果。

县令立刻差人寻找李白,却怎么也不见踪影,一县骚然。李白又在哪个酒馆醉酒逍遥?
还是又扶杖云游去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的诗人早在一年多年悄然离世。
晚年的李白在永王事件被赦免之后,依附在盐场做劳工的儿子颇黎养老,无花无酒,了此残生。
没有人确切的知道李白具体死于哪月哪天,这个唐朝诗歌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陨落了。

三十多年后,当涂县范传正是李白的铁杆粉,他在当涂试图寻找李白的后人,苦寻多年,才找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李白之子颇黎早已去世。
两个孙女都是不识字的布衣百姓,范传正为李白迁葬于当涂青山之下,圆了他与南朝诗人谢灵运同葬一山的遗愿。
范传正还免除了李白两个孙女家的杂税徭役,算是对偶像的最后敬意。

李白的人生并非我们想象的恣肆浪漫,26岁之前,他家世豪富,遍访名山大川,流连歌坊酒肆,挥金如土。26岁之后,家道败落,开启了他寄人篱下、漂泊无着的人生旅程。
“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千古名篇《静夜思》是李白寓居金陵期间,贫病交加之下写就的,此时的思乡之情,绝非岁月静好的诗意。
然而李白终身未能归乡,19岁从四川青莲泛舟东下,浪迹天涯,再未回归故土。挣扎一生,“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哈金的《李白传:通天之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作为普通人的真实的李白,这个唐代最不羁的天才诗人有血有肉,并非不食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