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注音完整版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的首篇,篇名《上古天真论》。
大概内容是自幼聪颖的黄帝轩辕向天师歧伯请教:为什么上古时期的人,人人都长寿且行动敏捷,现在的人短命且衰?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对死亡经过观察形成认知后的恐惧。这种恐惧起于懵懂的幼年,在少年时被放大到最大,从青春期后就开始忽视这一问题。随着人逐渐长大忽视死亡的恐惧并不是成熟,而是无奈。
普通人面对奢侈的爱情,学习工作等生活的压力,劳劳碌碌尚不可自我救赎,哪有时间去关心未来的死亡?还是当下的欲更加压力山大。
只有如黄帝一般位高权重、聪颖好学,才能对更大更持久的灾祸加以思考。普通人,体会不到王撕葱的快乐、忧愁和胸怀大痣。
文中并未介绍歧伯的年龄,但应该不小,也未介绍近乎全知、擅长养生的天师,是否如上古天真之人一般,年龄很大动作依然敏捷,能够使少女受孕。
但歧伯的话,非常符合他的身份。
歧伯说:以前的人生活规律,不乱作乱想,就能长寿啦。现在的人,生活随心所欲:天天喝大酒,约小妹,不懂节制,自然衰老的快。
这其实,是一句相当扯淡的话。
因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一定是不断进步的,黄帝、歧伯生活的古代,一定比上古物质丰富,这从黄帝身边的人能喝上大酒就看得出来。
酒在古代和当代的地位差不多,都是高税收、被国家限制的消费品。原因就是,酒是用来娱乐的,但消耗的是供人活命的粮食。
上古时代,茹毛饮血尚饱腹困难,怎么有条件喝酒?
对于自然无知无识,也对自然缺乏改造,只能如鸟兽一般顺应天时。
当肚子都吃不饱、生活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只能时时动作敏捷不衰,那是对周围环境危险的极度敏感,因为动作慢的都成为野兽或敌对部落的口粮。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文明靠口口相传,怎么可能人人春秋皆百岁?
所以黄帝得到的上古的信息: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翻译过来就是:
黄帝轩辕自小就很牛,道德和能力都很哇塞,所以成为首领。
有一天他问天师:为啥不能人人长寿?为啥人会衰老?
言外之意:我不想衰老!万寿无疆您听过没有?
请注意:黄帝问的是一道自然科学题。
下面轮到歧伯回答了。歧伯是一位帝师,被黄帝尊称为天师的帝师。
一名合格的帝师是什么样的?
就是你皇帝不论问我什么,我都只告诉你怎么做皇帝,不谈其他,因为我和你谈其他,并不被允许。
歧伯就是一位帝师典范。
歧伯的回答,堪称一篇申论文章范文。
先重新定义黄帝的问题: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其实是偷换概念:上古之中得道成仙的人….(黄帝问的是“春秋皆百岁”,歧伯答的是“那些神仙”),他们都懂知识(法阴阳、合术数),不乱作(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能长寿。
然后举了反面例子: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现在的人:
把酒当水喝(那时的酒没有蒸馏技术,都是甜米酒,又酸又甜)
喝多了就去找姑娘(相信普通老百姓,是做不到把酒当水喝,喝完就去找姑娘的,所以干这事的,不是黄帝亲戚,就是黄帝本黄)
不学习,只求享乐(不看书,每天光哈哈哈)
对例子进行说明:
原因就是: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古的圣人说(可不是我说的),要不折腾、要安分,才能长寿(国家才能好)。
一位合格的帝师也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人往往是重视眼前利益高于长远利益,重视自己利益高于别人利益,重视直接利益高于间接利益。
所以对皇帝讲,要爱民、节用、不折腾,效果可能差一些。
但是对皇帝讲,你不折腾,就能长命百岁,效果立竿见影,至少今天的大酒和小妹是省下了。
我们应该怎么做: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这是怕黄帝听不明白,再引申一下:就是不瞎想,不放纵欲望,对当下的感恩和满足。
最后达到的效果: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请注意这里的语言艺术:
“嗜欲、淫邪、愚智”都是外来的“物”,您身上如果有坏毛病,那都是受外来的影响,只要这些外来的影响没有,您本身就是完美,一定能做到“百岁而动作不衰者”“道德方面也没有问题”。
你有没有学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