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真实问题(STEAM教育撞上天花板)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静11月下旬,西瓜创客被曝出大规模裁员。一条认证为西瓜创客的员工在社交平台的发布了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的留言信息,这家在线少儿编程平台刚刚在今年8月完成B轮融资1.5亿元融资。
11月28日,西瓜创客在给经济观察报的回复中称,这是一次基于公司战略规划进行的调整。为了集中精力和资源,公司完成了人员结构的调整,本次人员调整比例在15%左右,对于离开员工也都给予了合理补偿。
西瓜创客只是诸多走在STEAM赛道上受挫的企业之一。同月,少儿编程品牌妙小程也传出暴雷。随后,妙小程官网发布公告称,目前正与上市公司协商收购,需停课1至2周。若协议达成,则恢复上课;若协议失效将协助学员转至其它在线编程教育机构。
STEA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学习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政府的一项教育倡议。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它是英文中五个单词的缩写: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尽管在中国其往往被理解为单一的编程教育。
接二连三的“事故”,多少让业内有些惊奇。在此之前,这一围绕“工程”、“艺术”等跨学科衍生出来的美国“舶来品”STEAM教育还是资本竞相追逐的宠儿。据《2018年少儿素质教育投融资报告》显示,2018年前11个月,发生在中国STEAM教育领域的投融资数达到62笔,远超同期少儿英语培训的28笔。STEAM已成为当下教育投资领域新的风口。今年其融资状况依然亮眼,根据黑板洞察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10月教育行业的融资事件共24起,总额为7.59亿元。其中,STEAM赛道延续了9月融资金额占据榜首的局面,贡献了4.3亿元的金额,占总金额的56%。
非刚需,渗透率分散、高昂的获客成本被业内人士指出是此次STEAM教育出现危机的归因。“在目前大环境下,家长可能会选择更迎合孩子中长期发展的机构进行学习,部分素质教育机构的付费群体可能会有所下降,”一位投资机构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双重红利
2015年9月,全国人大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一年后,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考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在2017年《指导意见》最终版本,提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建设研学旅行基地、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等战略。
此后,在国家层面鼓励政策接连出台和消费需求双重利好作用下,以STEAM为主的素质类教育一度成为了资本和创业者竞相追逐的“宠儿”。
美术宝教育副总裁马长久所在的机构提供的一项服务是为4-12岁少儿美术在线教育平台“美术宝1对1”。从最早2014年做社区化产品(美术宝社区)、为B端美术机构提供智慧校园服务(美术宝智慧校园),直到2018年,转战C端市场,推出“美术宝1对1”,他和他所在的机构经历了美术市场从兴起到爆发的整个阶段。
在马长久看来,资本对于STEAM教育的热情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科类培训出现时间较长,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状态,市场基础已经奠定,出现新模式的几率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素质教育品类越来越关注,家长对美术或者其他创造力学科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和需求。有需求就会让很多的创业者投身于该领域,资本也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这个赛道。“同时,从供给端来讲,整个赛道在近几年刚刚兴起的,玩家还处在相对比较早期状态,它代表了一种前景。投资人更愿意在这个领域赌出一家独角兽”,马长久说。
赛道的困扰
政策引导、资本助推 基于多重利好因素下,越来越多的相关赛道项目出现并频频博得资本嗜好。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编程赛道中就出现了“编程猫”、“核桃编程”达成过亿元融资;艺术类赛道的“美术宝教育”“画啦啦”“VIP陪练”也均在一级市场有所收获。
而与此同时,有关于STEAM教育在中国市场逐渐走偏的质疑声也在这一时刻响起。在上述投资人看来,与美国STEAM相比,创客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跨学科式人才式的培养。国内的STEAM教育更像是“挂羊头卖狗肉”,目前来自于官方对于STEAM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如何定义,并没有统一标准。“并不是随便挂个牌子,简单教个机器人拼装就可以算作是STEAM,就算是素质教育”,上述投资人表示
互联网资深教育投资人歪叔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一赛道。但是出于一些因素迟迟没有动手。
他认为,资本对于编程类STEAM赛道热捧,并不是源于这个赛道有多好,最大因素则在于资本没有特别好的项目方向。比如,国外编程教育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成熟,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投资的思路是把国外有的复制过来,相对容易。”
他表示,该类教育在模式上,分为线下培训、线上培训,线上线相结合三种。但目前线上培训亏损率相对较高。从最近企业出现的负面新闻就是一种迹象的表现。虽然融资较多,但这个行业只要走上互联网教育的道路——纯互联网教育,包括技术人员高工资、服务器的运维稳定性、营销成本,产品研发成本的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并且这些成本已经无法通过规模扩大可以很快把它变成边际成本。
“你的用户量越大,意味着你的营销成本就越大,运营服务成本会增大,这些成本会跟着你发展一片变大,所以,它并不是简单能形成边际效应的产品”,歪叔说。
尽管在诸多利好作用下,贴着素质教育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但对于培训市场之外家长端来说——素质教育仍然是学科教育之外的“餐后甜品”。
在采访中,多位学生家长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有关于绘画、舞蹈、编程等课程虽然也会涉及,但更多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一旦进入更高年级,除非有志于参加艺考或在此领域已有建树,不然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培训仍然会放在首位。
“应试教育下,没人敢拿英语、数学不当回事”,其中一位家长对经济报说道。
非刚需等因素造成素质类教育并非家长的首要选择,客观上也导致了这类型产品复购率不会太高。
此外,难以摊平的获客成本、围绕STEAM等素质类教育赛道众多,造成细分领域市场渗透率分散等原因也正在困扰这一赛道。
泰瑞体育副总经理蒙儒看来,相比英语和基础学科课程与教材的统一,素质教育在课程安排和设置上难以无法标准化也是素质教育做不大的主因:“比如第一年参加体育培训的孩子,应该练习些什么,你没有统一标准,5岁孩子与10岁孩子踢足球时应该练习什么?所以艺术类、编程类、体育类的培训相对随机性更大。”
“一些特长类教育可以加分,但不可能为数不多的人去做课程复制。省份不同,培训标准也会导致出现不同,因此这类培训只能依据自己特色,成长为“小而美”的平台或机构”,蒙儒说。
天花板之上是否还有空间?
在歪叔看来,这类培训虽然不是教育刚需,但对一些想要培养艺术气质,或者掌握一门技能,甚至包括考级认证对升学有所帮助的人群来说,也证明这一类型培训还是有它的市场。
“现在,投资人投资细分赛道头部项目就是期待政策利好来临的时候有可能成为一家独大的格局,这也是资本方对它的一些信心和表现”,歪叔说。
这一细分领域内,能否未来一两年走出一两家独角兽企业?
多数从业者对此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歪叔认为,“有这种可能性的,不然投资人也不会去关注这个领域。”但只可能出现在互联网企业上面,线下机构想成为70亿元的独角兽意味着销售费用要达到30亿元。但目前互联网企业受资本方趋冷的态势,可能时间周期会相对非常长。”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3R4W06GX】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