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不杀司马迁?(李陵事件)

换句话说,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司马迁呢李陵事件?因为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说了很多汉武帝的“坏话”?汉武帝看了《史记》吐血三升,大骂着要把司马迁大卸八块?

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汉武帝并没有看过《史记》,也不知道司马迁的《史记》里有没有说他“坏话”。当然,我们现在也无法知道当初司马迁笔下的《史记》里《武帝本纪》写的什么了,毕竟那部分已经佚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是后人补记的。

汉武帝有一次差点“杀”了司马迁,不过却不是因为《史记》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因不甘于给贰师将军李广利做后勤,向汉武帝自请五千步兵涉匈奴单于庭。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李陵战斗力惊人,虽然被无数匈奴兵团团围困,却杀死了匈奴万余人,最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擒,投降匈奴。

因为被派去迎李陵的公孙敖军未果,于是对李陵大加污蔑。群臣亦附和,唯有太史令司马迁正义心爆棚,替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尤其是他认为李陵不会投降,结果被李陵狠狠打了脸。随即送去廷尉审理。汉武帝时期,正是量刑最严苛的时期,结果,司马迁被定了个“欺君诬上”的罪名,论罪当斩。

但是,汉武帝当时的法律有些罪过是可以拿钱或者受宫刑来抵死罪的。只不过,司马迁当时家里可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再加上他这些年来,为了写《史记》,也没什么时间应酬,自然也就没什么朋友,没人借钱,也没人给他求情。最后,为了完成其父司马谈完成《史记》的夙愿,司马迁还是蒙受耻辱而接受了宫刑。

受刑后的司马迁为什么说司马迁受宫刑不是由于《史记》而被汉武帝报复呢,因为司马迁受了刑以后,反而还升官了。

司马迁后来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的中书令,而且还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中书是汉武帝增设的了一个内廷宦官机构,与外廷丞相等朝臣相对应,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的文库档案等,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而中书的主官即为中书令,可见其地位之尊贵。

所以,后来,任安后来给司马迁写信,劝他多给汉武帝推荐人才。司马迁的回信《报任安书》里写了他的事情。他也怀念当初义气风发的少年时光,也深感宫刑之耻辱,因自卑而心灰意冷,他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愿去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了。变到他与李陵的关系,司马迁说他跟李陵并不算好友,只不过是相识一场,对他的人品、功绩较为赞赏,才为李陵救情,结果被冠对“诋毁贰师将军而替李陵开脱”的罪责,终受宫刑之苦。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之苦,外人是很难想象的。其孤寂状态远超我们的想象。幸好,后来由其外孙杨恽,将《史记》献予汉宣帝。后世虽然因为政治原因对《史记》进行了很多修改,但终究使汉这部巨著流传于世,疏为后世之幸。

司马迁神化项羽的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作为一位史官,是大汉朝的臣子,而刘邦汉朝的创始人。刘家天下,司马迁为什么神化刘邦的对手项羽呢?这个就要说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和编写《史记》背后的故事了。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给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罚,最后处以宫刑。其实此时,《史记》已开始编写。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由于工作原因时常接触到很多史籍资料,早年就曾立志写一部史籍。他写的《论六家要旨》,是一篇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至今仍是史学界研究先秦思想史、哲学史的珍贵文献。而后因随汉武帝泰山封禅途中染病,已无法完成自己的心愿写一部史籍,于是就在病中托付给了司马迁。所以,司马迁子承父志,甘愿忍辱也要完成《史记》。

《史记》真正得以流传是在汉宣帝时期,得益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也就是说司马迁在世时这本书根本没有面世。司马迁死后,《史记》原本由女儿珍藏,这个女儿嫁的的杨敞,在汉昭帝时期,曾官至宰相。嫁给杨家之后,司马迁的女儿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杨恽自幼聪明好学,他的母亲便把自己珍藏的《史记》拿给他读,他很是喜爱此书。于是在汉宣帝时期,杨恽被封为平通侯,想到外祖父的一生的心血还未得见天日,便把书献给了汉宣帝,自此,《史记》才得以流传下来。

所以,《史记》不是官方要求编修的,不用迎合谁的喜好,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写成了一个可歌可泣,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人物。而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屈辱地活着,在他士大夫的眼中其实是耻于自己的行为的,估计他心里也是希望自己能像项羽自刎乌江结束生命。所以,他对项羽的同情也是对自身遭遇的叹息。

发布于 2022-07-03 23:45:08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0
上一篇:怎样才能快速提高打字速度?(打字速度) 下一篇:全球期货交易时间都一样么?(全球时间对照表)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