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史记主要内容。
哈哈,如果我说《史记》的主要内容是讲爱情,题主你信么?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要想知道《史记》到底讲什么,就不如找来看一看。
不是很难的事吧?
好吧,即然邀请一回,咱也就知道多少说多少。
《史记》,顾名思义,是记载历史的。
不过,原来叫《太史公书》,隋朝以后才改叫《史记》。
《太史公书》,就是太史公写的书。
这个太史公的真实姓名,叫司马迁,他爸爸叫司马谈。
据司马迁自己说,他的先祖是重黎氏,在颛顼手下当记录历史的史官,而且世代都干这个。西周初年,家族里有人担任了司马一职,天子赐姓司马,一直传到他这辈。
司马迁的爸爸,是汉武帝朝中的太史令,仍然是管理图书档案,“职在记言”,就是候于皇帝身边,随时记录武帝的一言一行。
后来,司马迁的父亲年老病危,他就袭承了太史令这个职务。太史公的称谓,就是这么来的。
司马迁从小有很好的家学传承,又拜董仲舒、孔安国等大学问家为师,还周游天下实地考察,并且广读由他保管的皇家图书。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形容司马迁不为过。
司马迁不仅学问好,人品也好。“伴君如伴虎”,皇帝老儿不是好说话的。偏偏司马迁要为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李陵说几句公道话,于是,汉武帝勃然大怒,把司马迁下蚕室、施腐刑——就是扔到遍布毒虫的牢里,还阉割了。
司马迁虽然没死,但也受了奇耻大辱。他几度想了此一生,但想到他爹遗命他写一部史书,最终活了下来,用十几年时间,完成了这部著作。这在公元前100年前后。
这是最初的《太史公书》。
这部著作,共130篇,526500字。
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记述了从黄帝开始到汉代,3000余年的主要历史事件。涉及重要历史人物数千个。
书中,対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文、地理、水利、文化、物产、风俗,等等,皆有精彩叙述。
总体来说,五帝及夏商述说简略,西周以后逐渐愈加详细。这与司马迁所能搜集到史料有根本关系。秦皇焚书,无论如何造成了古籍文献不可估量的损失。
司马迁所依据的文献,有《六经》;还有《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的著作。
《史记》一书,明确引用先秦古籍一百多种,其中《六经》及记传说解书二十余种,诸子百家书五十余种,历史地理书二十余种,文学艺术书十余种。
司马迁写《太史公书》,秉承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他在《报任安书》里,讲述了自己受腐刑后奋发写书的心情——“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代的班固,在《汉书》里写了《司马迁传》。他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司马迁写《太史公书》,不是奉旨而作,也不为了出名及挣稿费。此书完成后,他就收藏于家中,说要传给后世能够读懂这部书的人。后由他的外孙杨恽口述给他人,才流传开来。
大概是收了汉王室的指使,不断有人删改这部书,书中的《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以及汉武帝天汉以后的史实,共十余篇皆佚失。后由汉代博士褚少孙补写。
前面说到了,《隋书.经籍志》开列“史部”,将《太史公书》列为首部,并改名为《史记》。
现在我们读到的《史记》,是在毛主席和周总理指示下,由顾颉刚于1957年点校的版本。
又回到开头说过的话,“要知道《史记》说什么,就应该自己读一读”。
这事不难,书也不贵,而且有文白对照本,还带注解。
《史记》很值得读。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千万别信个别人说的什么“《史记》骗了我们两千年”等等。字儿还认不了多少呢,人家司马迁骗你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