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个月的作品征集和紧张的评选工作,“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五十六个民族扶贫攻坚全国摄影大展”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看着那一张张生动、鲜活的照片,看着56个民族的同胞生活在脱贫之后的富足之中,欣喜之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在民族地区的采访中。
1994和1995两年,为了完成《民族画报》“贫困与希望”的专题报道,我集中采访了6个省区的二十几个贫困县。所到之处,看到少数民族同胞为摆脱贫困所做出的努力,也看到了那些还没有走出贫困的人们生活在令人痛心的赤贫之中!
2014年我又去了当年采访过的贵州省罗甸县董王乡,我带着当年拍的照片一家一家地回访,当年最贫困的家庭几乎都住上了新房,吃上了细粮,乡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次“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五十六个民族扶贫攻坚全国摄影大展”征集到的近5万幅照片更是全方位地展示了56个民族扶贫攻坚的成果,对于比较熟悉民族地区情况的我来说,尤其感到变化的巨大和成绩的喜人。
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大多都生活在崇山峻岭或荒漠之中,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生活的贫困,也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幸的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一直以来都将少数民族的脱贫攻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出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感谢全国各地的摄影人,是他们用相机记录了全国各民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艰巨历程和可喜变化,用镜头凝固有温度的瞬间,用影像记录伟大时代的变迁。 (策展人:袁东平)
在线看展
汉族 农民爱上无人机 韦徐茂 摄
蒙古族 草原人家 卢慕蓉 摄
回族 在奔小康的路上(组照之一)于卫平 摄
藏族 藏寨的变迁(组照之一) 王诚 摄
维吾尔族 脱贫的葡萄甘又甜(组照之一) 黄国明 摄
苗族 大坡村的乡村味道 魏湘陵 摄
彝族 刺绣从娃娃抓起(组照之一) 张斌 摄
壮族 漓江竹排促旅游 严振宁 摄
布依族 非遗布依族刺绣(组照之一) 乔啟明 摄
朝鲜族 舞丰年 何军 摄
满族 红红火火满家院 孙铁石 摄
侗族 丰收的喜悦 李民 摄
瑶族 圆了高铁梦 谢文喜 摄
白族 白族扎染(组照之一) 王苏月 摄
土家族 直播带货富民 余光龙 摄
哈尼族 守望梯田(组照之一) 周明清 摄
哈萨克族 转场季节(组照之一) 张兰芳 摄
傣族 幸福水(组照之一) 郭茂德 摄
黎族 载歌载舞载幸福 方堉 摄
傈僳族 牧场(组照之一) 蔡双发 摄
佤族 摸你黑盛会 王梅芬 摄
畲族 欢乐的畲族妇女 季晓武 摄
高山族 传统制茶助小康(组照之一)宋金钟 摄
拉祜族 安居乐业 万贲 摄
水族 学剪纸 谭剑英 摄
东乡族 助力文化脱贫(组照之一)姚积和 摄
纳西族 脱贫路上的笑脸(组照之一) 赵庆祖 摄
景颇族 景颇山寨变了样(组照之一)李鹏 摄
柯尔克孜族 乡村振兴人畜旺(组照之一) 赵登文 摄
土族 土族盘绣脱贫致富奔小康(组照之一) 李军 摄
达斡尔族 我的手艺进国展 何军 摄
仫佬族 依饭节 何浩 摄
羌族 旅游助扶贫(组照之一) 叶柏 摄
布朗族 章朗老寨古树茶(组照之一) 张永林 摄
撒拉族 青绣绣娘 李秉廷 摄
毛南族 实现脱贫(组照之一) 高东风 摄
仡佬族 尝新节(组照之一) 钟玉珍 摄
锡伯族 扶贫项目进国展 何军 摄
阿昌族 致富领路人(组照之一) 李鹏 摄
普米族 新屋有喜(组照之一) 赵剑波 摄
塔吉克族 传统节日 卢吉勇 摄
怒族 扶贫房里办婚礼 曾庆菊 摄
乌孜别克族 全家福 丁玉礼 摄
俄罗斯族 简单的快乐 柯晓青 摄
鄂温克族 脱贫带头人 孙力 摄
德昂族 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组照之一) 李鹏 摄
保安族 保安腰刀(组照之一) 宋金钟 摄
裕固族 医疗进牧区 成林 摄
京族 高跷捕鱼 胡洁 摄
塔塔尔族 婚礼(组照之一) 吴伯宏 摄
独龙族 幸福笑颜(组照之一) 肖茹月 摄
鄂伦春族 马背上的民族(组照之一) 冯国斌 摄
赫哲族 好大一条鱼 曹秀茹 摄
门巴族 茶叶产业致富路 王珊 摄
珞巴族 珞巴儿女心向党 刘海英 摄
基诺族 天上优乐(组照之一) 陈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