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是个怎样的人_屠格涅夫的生平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以丰富的著作构筑了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为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屠格涅夫诞辰20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被称为“唯美作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王立业表示,屠格涅夫是一位伟大作家。但有别于思想家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不同于哲学家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是艺术家作家,“美是艺术”是其审美主张,留下了不朽的美学经典。当下俄罗斯学界越来越多的人称其为“唯美作家”。屠格涅夫以深含诗意的心理描写、幽雅婉丽的景物描写、细腻抒情的爱情描写以及纯净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和诗化叙事手段,滋养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学后继者,奠基了20世纪俄罗斯“抒情现实主义一派文学”(作家自称“诗意现实主义”),为自己赢得了世界性文学声誉。 王立业同时提出,我们不能忽视屠格涅夫的思想观点。屠格涅夫反映社会需求、传达政治思想的长篇小说,在特定时期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为推动历史进程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品颇受中国读者热爱 屠格涅夫的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学、文化乃至社会进程,他对鲁迅、郁达夫、巴金等数代中国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说屠氏是被译得最多的外国作家;巴金深受屠格涅夫影响并翻译过其多部作品,并说:“中国读者热爱屠格涅夫。” 早在1903年,屠格涅夫的名字就出现在中国。但其作品真正进入中国是在1915年。他的作品最早被译成中文的是《菜汤》《乞丐》等4首散文诗,随后是一批言情中短篇小说。其长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1年,沈颖翻译的《前夜》出版,次年耿济之所译的《父与子》面世,随后其他长篇小说也接二连三地被翻译成中文。20世纪40年代,巴金等翻译的六卷本作品集和李南岳翻译的散文诗集也分别出版。截至1949年,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小说就出现了21个汉译本,包括《猎人笔记》在内的中小篇幅的作品汉译本难计其量。这种翻译盛况,为此后屠格涅夫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读者群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对于屠格涅夫在中国拥有许多读者的原因,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朱宪生分析,他的作品准确而敏锐地反映和表现了时代、社会的重大问题,热情赞颂了进步知识青年,对人情的书写也淋漓尽致。除了他作品中含有的进步思想外,受欢迎的原因显然还与他作品高度的艺术感染力、高超的艺术技巧、精美的语言和独创性的文体有密切的关系,即与他的创作艺术有密切关系。 汕头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伟清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的屠格涅夫研究的特色之一是比较方法的广泛使用,即将屠格涅夫与中国作家作比较,不仅看到屠格涅夫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中国作家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独创性。   拓宽屠格涅夫研究空间 目前,我国的屠格涅夫研究相对萧条。有学者认为,屠格涅夫作品的文化内涵丰富,忽视这样一位不朽的经典作家是我们的损失。屠格涅夫研究并没有到穷尽的地步,还大有可为。今天,我们必须跳出时代局限,在新视角下开展屠格涅夫研究。 王立业表示,整体审视屠格涅夫的文学世界,应该说屠格涅夫的第一文学身份是中短篇小说家,而非长篇小说家。如果说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着力于思想传递,中短篇小说则工于艺术营造。可以说,艺术家作家屠格涅夫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他的中短篇小说,而非长篇小说。屠格涅夫的“诗意现实主义”外延意义十分广大,因此,今后的屠格涅夫研究中,学者可以深入细致探讨其“神秘小说”,挖掘他作品中的美学特征,进一步研究其艺术语言。同时,俄罗斯的屠格涅夫研究优秀成果尚需进一步引进,当前我国对屠格涅夫与俄罗斯小说家比较研究尚存很大空间。
发布于 2022-05-19 11:23:3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9
上一篇:C#中的WebRequest与WebResponse抽象类、DNS静态类、Ping类实例分析 下一篇:靖康之变怎么回事_靖康之变的来龙去脉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