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一个问题了吗,那就是蚂蚁借呗的个人额度最高是30万。那么问题来了,这说明蚂蚁借呗做的是“小贷”生意,蚂蚁一直在鼓吹自己的大数据具备一定的风控能力。对于蚂蚁这个说法,我完全不赞同!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蚂蚁借呗的个人最高额度只有30万?
为什么蚂蚁借呗的个人额度最高是30万?
先说结论,之所以说蚂蚁借呗的个人额度最高是30万,是因为蚂蚁也担心用户违约,而一旦用户的违约成本低,那大概率会有很多人违约!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蚂蚁会根据用户的资质来放款和制定利率,为什么有的用户借呗额度是30万,利率为万2或万3,而有的用户借呗额度只有3到5万,利率普遍在万5和万6之间,更有甚者,连开通蚂蚁借呗的资格都没有。
在我看来,借呗的额度应该就是根据你阿里系消费和支付宝使用数据(譬如信用卡还款记录)综合得出来的。
说白了,用户们所说的在蚂蚁借款不需要抵押,这个说法完全说不过。首先,蚂蚁掌握了用户的数据,你有没有房贷和有没有车贷,甚至你有没有银行的信用卡在使用,其实蚂蚁都清楚。所以,很多人吐槽去银行贷款要抵押,殊不知在蚂蚁这里,这不也是抵押吗?这不过是认知的问题。顺便多说一句,现在的大部分银行早就有“信用贷”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蚂蚁借呗个人额度最高才30万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风险问题。
给大家说一个例子,如果你去蚂蚁借呗借了钱,然后你违约了,你不打算还钱了,你猜蚂蚁会怎样?蚂蚁首先就会关闭你花呗和借呗的额度,随后再让追贷公司联系你,最后才是给你送“传票”!
也就是说,用户如果不还钱,那么用户也会面临各种处罚。但如果说,蚂蚁借呗的额度达到了100万,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我觉得那应该就是“烂账”了,因为大多借款人借不到钱了。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去蚂蚁借钱的人,大部分也是银行信用卡的用户,即使用户要还钱,那也是先还银行。为何呢?因为你以后买房买车是找银行,你总不能去找蚂蚁吧?所以,这个时候你蚂蚁就算不让他使用花呗和借呗乃至支付宝又如何呢?
蚂蚁大数据并非万能?
很多朋友都在吐槽银行那一套过时了,自己一年到头都不去几次银行。传统银行的抓手只有抵押、断贷、起诉,确实已经落后于网商了!
我并不认可这个观点,殊不知金融的第一步就是稳定,没有稳定,就不要谈金融。
讲白了,蚂蚁所推崇的大数据放款,其实更多的是适用于阿里系平台的卖家而言,为何呢?以淘宝卖家为例子,由于阿里巴巴强大的生态圈,可以从交易、资金、物流多方面监测商家。所以淘宝、天猫的商家不必提供任何资料,甚至不必查询征信!
但这一招对我们用户来说,可没有那么好使。为何呢?数据只能提供过去的参考价值,而不能判定未来。今天这个人是穷人,谁敢保证他明天也是穷人?小伙子,莫欺少年穷啊!
蚂蚁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数据!而是抓手!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是两回事儿。大数据至多只能分析还款能力。但你蚂蚁能保证每个用户都“履约”?我这么说,大家应该能看懂吧!所以我说数据并不是万能的。
蚂蚁的厉害之处就是通过支付宝,建立并黏住广泛而大量的客户群。这个客户群又在支付宝上展开各种金融活动,所以它才有了大数据。在信息互联网时代,这种平台应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平台!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杀熟“层出不穷”?科技公司只是外表,内在是离不开实体经济,你真的得到实惠吗?没有,增加你的成本而已,互联网企业收集你的信息,大数据杀熟,你就算察觉到了,你也拿他没办法!
所以,大家看到了,现在的互联网巨头什么都行做,什么都想干,在虚拟的世界他们就是国王!如果说我们不加以制止,那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