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庆前夕,我同闺蜜到洛阳游玩,期间前往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景致怡人
在乘车去景区的路上,我们搜索了很多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有些让我们觉得甚为有趣。
①相传大禹为了治水,凿开了龙门山,分成了东西两半。其后西山继续称为“龙门山”,而东山在武则天建造香山寺后专称“香山”。
同期还有鱼跃龙门一说,诗人李白的《赠崔侍郎》一诗中就引此故。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西山石窟
②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姿态雕刻的。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卢舍那大佛
除了趣闻,龙门石窟的构建规模之广、石像数量之多以及共存文化之多元更是让我惊叹不已,也让我对目睹这一艺术瑰宝更加期待。
到了目的地,眼前的景色比我想象中要更加震撼,气势磅礴,蔚为大观。
闺蜜出镜
不过,在逐步观赏中,我们也发现了网络上所言的“文物消逝”。
①佛头不见。
②佛身残缺。宾阳北洞的“剪刀手”佛像便是代表。
③佛像渐没。石壁上的佛像模糊不清。
个中原因,发人深思。
早期战乱频发时的伤害,谋利者盗窃时的破坏,以及佛教发展遇阻时的毁灭,无一不重创佛像的躯体。
如今政策利好,社会安定,上述情况几乎杜绝。
但世间万物,皆有寿限。如同人类的生老病死,佛像也有它们的自然侵蚀。
1500多年的风吹雨淋,日晒霜打的消磨,其破坏力不容小觑。
莫说是因为偶发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和泥石流,导致了佛像的残缺——滴水尚可穿石!
渗漏水、风化和窟龛崩塌是龙门石窟目前面临的三大威胁。
其中尤以渗漏水的威胁最大。
历来的专家学者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其背后深意无非是尽可能的保存石像的完整,使人类文化得到更久远的传承。
这样后世的人们也可亲身参观领略龙门石窟的风采,而不是在历史图册里回顾幻想它的辉煌。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所以,待疫情彻底消失,去一趟龙门石窟吧。
龙门石窟景区有四个景点,按照推荐的参观路线依次是: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
整体环境肃穆与轻快并存,清幽共明媚交映,叫人身在其中,流连忘返。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唐·白居易
关于景区票价:我和闺蜜是在国庆前一天去的,门票价是45元/人,第二天国庆一到,立马涨价到90元/人。因此我推荐尽量避开节假日前去,避免汹涌的人潮和翻倍的价格。
其次是景区物价:我和闺蜜去时自带了食物和水,所以对物价不清楚。我在网上搜索过,就食物而言,可以接受。游玩项目,未曾光顾,不予置评。
再者是交通:十分便利,我们去时乘坐的公交,直达;回去时太累了,打的车。
最后是我的一点建议:景区很大,我和闺蜜连走带歇逛了四个小时左右,所以去的话尽量穿一双或者备一双舒适的鞋子,会使旅游过程更加愉悦。
就这些了,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