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龚方毅
红杉资本将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基金。
这家全球最大(可能也是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今天(10 月 27 日)宣布,将重组美国和欧洲的业务,成立单一结构、没有赎回限制的红杉基金,以摆脱传统风险投资的各种投资限制。
新老投资人对红杉资本的投资,以及红杉资本持股的上市公司股权,都将转入新成立的红杉基金。新基金会将这些投资分配给一系列封闭的子基金,再由它们投资欧洲和美国不同时期的创业公司。
作为重组的一部分,红杉基金将注册成为投资顾问公司(RIA),从而可以 “打新”、炒股以及投资加密货币,并无限期持有这些公开交易的资产。红杉的同行,比如投资了 Facebook、Twitter 的 a16z,被夸赞小而美、不贪大的 Benchmark 已经这么做了。
红杉资本合伙人 Roelof Botha 在公开信中说这些调整可以使红杉及红杉的投资者更灵活,不再像传统风险投资基金那样成立特定的基金、投资特定发展时期的公司,也不必在基金成立的 10-12 年内将资金返回给投资人。
“我们认为风险投资模式已经过时,” Botha 接受 Axios 采访时说。
他认为从 1970 年代开始约定俗成的风投十年基金周期不再适用于当今业界。因为在那个年代及之后崛起的科技公司,如苹果、Google、思科,甚至云服务公司 Snowflake、远程通讯服务公司 Zoom 等,都用了不短的时间建立行业地位,并对股东兑现回报。
最近五年市场巨变,诸多新公司绝大部分价值是在 IPO 后很久才累积起来的。Botha 举例称,移动支付公司 Square 2015 年上市时市值不到 30 亿美元,五年后变成 860 亿美元,现在超过了 1000 亿美元。
这可能也反映了能为风投创造最佳回报的那些行业或者时代已不复存在。风投因此从单一走向多元,直至开展所谓的全周期投资。
风投家 Jerry Neumann 曾在回顾 1980 年代美国风投趋势的文章中提到,随着风靡业界的计算机硬件投资变得无利可图、软件投资安全系数低,资金充沛的风投家把更多资金投向确定性更高的后轮融资,甚至参与杠杆收购 —— 这通常是黑石(Blackstone)、KKR 等私募股权基金最擅长的事 —— 而在 1986 年,风投把近四分之一的资金用在这件事上。
当时的风险投资基金也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基金。直到 1990 年代互联网兴起,它们才重新回去做它们最擅长的事。现在的红杉们还有机会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