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年内读完100本书?(一目览三页打一字)
我阅读量最大的一年是2014年一目览三页打一字。我定了一个新年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看完一百本书。坚持这个计划并不容易,因为显然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而这些需要时间,对以三天为周期的计划来说,延后一两天已经足够导致计划的失败,所以我只能先确定原则,细节容后再议,重点是赶紧拿起一本书将它读完。
我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沟口雄三先生的《作为方法的中国》,三联书店版,305页,大约每天读两三个小时,1月4日读完。因为刚过完年,多少还是有点犯懒,所以中间大约是停了一天,利用4日那个周六补齐了进度。
我读完《作为方法的中国》,紧接着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再之后是保罗·康纳顿的《社会如何记忆》,这三本都是方法论。
读这一类有些厌了,就过渡一下,读了《福柯-牛津通识读本》,这是加深印象,因为上一年系统读了福柯的几部,转而去读田野调查。先看了口述史研究的《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 1902—1937》,又是邓晓芒先生的观察笔记《灵之舞 : 中西人格的表演性》,然后是景军老师的《神堂记忆 : 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
读到这里,已经是2月11日,算一算数量,加上《思维的乐趣》、《柔情集》、《失恋排行榜》也才10本书,按照三天一本的节奏,我明显落后了两到三本,但这并没有带给我任何挫折感,反而让我有了信心。这是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那就是以三到四本书为一个主题单元,适当过渡后跳到下一个主题单元,在单元内部进行微调,以确保按期完成。有了信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知道在中速下我一小时大概能读多少量,有了这个基础数据,还怕什么呢?
我就是保持着这样的速度展开阅读计划的。实在读不进去又不得不读的时候,我就去街上听着音乐压马路,吹吹夜风。每天读完了书,就适当奖励自己一下,对我来说就是看电影、看日剧。
但依然有些遗憾,因为有些书按年初订立的原则是不应该计算在一百本书内的,比如《艾比斯之梦》、《失恋排行榜》、《肠子》……但还是计入了。最终这一年,按豆瓣的计算共读完了99本书,如果算上因为当时准备写的一篇文章而留作重要参考书,直到第二年1月2日才在豆瓣标注的《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 暗藏的物质文化宝藏》,那就是一百本。
方法论
我不认为订立一个计划,然后完成它,有什么方法论可言。方法论意味着谁跟着方法做都可以,只要你掌握了订立方法的原则,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做规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之后,就是要寻找到强烈的动机。不喜欢就别勉强,不需要为了他人的评价或功利的目的勉强读它,就好像如果你是一个靠动手来学习的人,就不用理会老师对你坐不住的指责。强扭是无法制造甜瓜的,想要完成一个计划,首先需要一个强烈的动机,而动机的基础是你感兴趣并且确实需要它。对我一个读研的死宅来说,动机是不缺的,区别只在于我是在看《现代民俗学的检讨》、《铳梦》还是萨拉马戈。
再来当然是细分计划了。一年365天,读完一百本书意味着3.65天就要读完一本,一个月读完8—9本。而如果速度稍微快一些,比如3天读完一本,就可以保证每周还能过一两个周末。而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这个频率,完成整个阅读计划自然也就不成问题。
其次是增加执行计划时的仪式感。仪式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性,以象征性的过程来转换时间、空间和心理状态。我的仪式是香炉里扔两颗塔香,准备几种饮料,通常是一壶绿茶、一瓶宝矿力水特、一罐咖啡和一杯果汁。然后我会做点没什么意义的事,比如看看历史上的今天,豆瓣阅读的排行榜,看看自己的邮箱,给自己增加一点好奇心,和今天没什么事要上网处理了的错觉,安心读书。
最后,是适当的奖励和减压。完成了今天的阅读量,就去奖励自己。
甲骨文上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吗
甲骨文的发现,给中国的史学家出了个难题。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中国的远古历史不仅不被国外史学界认可,甚至中国自己人都在否认,疑古派代表人物有顾颉刚和胡适。胡适:“东周以前无一字可信”。顾颉刚:“夏商周是全不可信的,中华五千年是胡说八道”。而司马迁的《史记》,更被说的一文不值。
甲骨文的横空出世,不仅让商朝得到了国内外史学界的认可,而且让质疑《史记》的学者闭上了嘴。
但令史学家哭笑不得的是:证明了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却也同样证明了夏朝的不存在。
因为在甲骨文里,不仅是没找到夏朝,连夏这个字都没有。
1:首先就是甲骨文里面根本连夏这个字都还没发明,夏这个字是一直到周初才发明出现,怎么可能有人拿根本还没发明的字来替自己朝代命名的。
2:那会不会是夏人商人对夏朝的称呼不是夏而是其他?比如冬,春等,很不幸的是,甲骨文里面根本找不出能和夏朝类比的朝代。
3:甲骨文里面既然连夏字都没有,当然没有任何夏朝的纪载,出现了只有周人知道夏朝,而推翻夏朝的商人却不知道夏朝的怪事。
4:商最早的先主也找不到任何说他们在夏朝当官的事迹,相反的,他们都早已称王,比方说比较出名的王亥,史记里说王亥是夏臣,但在甲骨文里面,王亥就是个王,而且是最伟大的王之一,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臣子。
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弘曾经主张考古要从史书中独立出来,给良渚文化敲锣打鼓的西方权威伦福儒也表示:考古不应该成为验证史书的工具。既然甲骨文连个夏字都没有,非要从中找出夏朝来可能是缘木求鱼了。
中华大地,史前的文化遗址是遍地开花,但奇怪的是,发现的商以前遗址和中国史书记载的根本就是两回事。挖出来的都是史书上没写的,史书上写的反而挖不到,二里头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不管龙山文化,仰韶文化, 三星文化,良渚文化,中国史书上根本没记载,反而有写的尧舜禹夏根本挖不到。
以上就是三问网网»一目览三页打一字,如何在一年内读完100本书?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三问网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