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三个部分)

(PS: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者是相互渗透的!并非独立的!这才是哲学该有的严谨嘛!)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一。唯物论(包括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运动观)

(一)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

1.定义:物质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指事物客观存在,唯有将主观性通过实践与客观性统一才能获得客观真理。)

(PS: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和旧唯物主义物质观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在物质中发现了“人”,不过现在的教科书之所以不学,主要是因为对人越来越难以下定义了。)

2.自然的物质性:

A。原理:

A。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的历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整个自然界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务必要承认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PS: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依据正在于此。)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原理:

A。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从存在看,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们均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或者说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C。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的规律,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PS:所谓客观性,就要明白主观性。不要用看得见摸得着去理解主观与客观,否则会陷入存在主义哲学中。能够被意识所改变的,是主观的;不能被意识所改变的,是客观。比如我脑子里的想法,我可以随时改变,它就是主观的。只要我一旦说出来,即便我感到说错了立刻纠正了,原本错误的话也不可能就不存在。这说出来的话就是客观。听到你的脑子里,又变成了主观。如果考试的时候你把脑子里的东西写了出来,又变为了客观。我是多么希望不是这样的转变啊!懂我最后一句话,你就懂我前面教你的主观与客观了。)

(PS:法国哲学家萨特就是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存在主义本身同样是伟大的。我在这份教案里尽量做到客观的看待每一种哲学流派,但确实也不太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客观。)

B。方法论:尊重社会的客观性,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关系,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意识观(意识的能动作用):

1.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A。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PS:意识形成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B。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B。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产生的。所以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并非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PS:既然意识经过了人脑加工,必然有正确与错误两种反映,错误的反映叫假象,但正因为假象的存在,才能恰恰证明真相。比如筷子插入水中会弯曲,弯曲是假象,可弯曲恰恰证明了光的折射,如果不弯曲才是真的出问题了呢!所以说,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但并非每一次都能正确反映物质,但可以透过假象看到真相。)

C。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B。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2.原理: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四种特性。

(PS: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虽大都认识到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把主观意识看作是客观世界消极的。直观的反映,根本不了解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因而犯了机械论的错误;唯心主义虽承认意识的能动性,但把它的作用加以无限扩大,根本否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制约,认为人的意识可以脱离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任意发挥主观的作用,这样容易将主观能动性歪曲成了主观随意性,因而陷入唯意志论。)

(PS: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推测过去,还能推测未来。世上只有尚未被认知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物。)

(PS:意识四种特性本身无需多言,结合题目时,防止多个特性在一起进行考核,比如设计桥梁时,先行绘图,这是包含了目的性。计划性的,如果多种方案进行筛选,又会多出自觉选择性,如果提出了创造性方案,又多了主动创造性的特性。)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机器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将人类活动带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PS:“女排精神”和“男足精神”都是这个哲学依据。)

3.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S:错误倾向有两大类,一类是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另一类是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则起阻碍作用。

2.意识能动性的两个表现:

A。原理: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PS:物质。意识。物质与意识。三者读题时区分清楚!)

发布于 2021-12-07 19:53:29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4
上一篇:国产高压变频器的应用(高压变频器品牌) 下一篇:郁郁寡欢不如随遇而安(郁郁寡欢的意思解释)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