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如春梦了无痕全诗(事如春梦了无痕)
1、意思是,人就像秋天迁徙的候鸟来回飞,事情如同春梦没有痕迹可寻。2、出自苏轼的《女王城和诗》又名《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3、原文选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精通诗词,书画等等,他是宋代第一流才子。在他的笔下,不乏隽语佳句。 “事如春梦了无痕” 就出自他的诗里,意境优美,余韵悠悠。
26岁时,苏轼初次踏上宦途。彼时年轻气盛,还不曾经历宦海风云,但他很有慧根,曾写诗感慨道: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诗中禅意悠悠,一语道破变幻无常的人生,如同飞鸿之踏飞泥,偶尔留下痕迹罢了,此后,飞鸿将何去何从?千山暮雪,万里行踪,亦是渺渺茫茫,无从寻觅。
人在苍茫宇宙之中,微小如同尘埃草芥。无论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亦或不读诗书的寻常百姓,都在命运的车轮之下辗转红尘,身不由己。
44岁时,苏轼因文字而入狱,历经劫难,差点丧命。一年之后,被流放黄州。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之前是苏轼,之后就成了苏东坡。
在黄州,官微俸低,不足以养家糊口。为了生计,他躬耕田园,开荒种地,修造“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苏轼调侃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生性旷达,随遇而安。笑谈人生,足以冲淡磨难。苏轼写诗《初到黄州》云: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美景美食可恋,暂慰平生块垒。生活处处有惊喜。当地的物产丰美,鱼之鲜,笋之香。令苏轼心生欢喜。豪迈的他又结交了新友,消遣诗酒年华。
在黄州的第二年,正逢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时。苏轼与友人走向郊外,寻觅春光。他写了一首题目冗长的诗,《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 细雨梅花正断魂。
翻译成白话:
春寒瑟瑟,十来天我都不曾出门。这不,一出门已是春光乍现,你看那村边的杨柳,绿意朦胧,轻拂堤岸,袅袅娜娜。
山谷中冰消雪融的声音,隐约听得到。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嫩绿可人,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几亩荒田,一处家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
去年今日,我行走在迢迢关山路上。细雨迷蒙之中,只见一树梅花正盛开,仿佛愁思满怀,暗自断魂。
去年此时被贬途中,梅花正开,苏轼触景伤情,曾写下两首《梅花》诗,其中有一句: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一年过去了,又到春天。不可遏止的生机,抚平了旧日的伤痕。苏东坡此时的心绪已经平和许多。
时光荏苒,又过了一年。早春时节,苏轼照常与友人一起去踏青。他写下了一首诗,题目更加冗长,《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翻译成白话:
春天的东风迟迟不来,想必还不肯光临东面的城门。我已等不及,与友人骑马出城,寻找去年一起游玩过的村落。
人如飞鸟,就好比秋天的大雁,一来一回,尚有音信痕迹。往事随风,宛如春天的一场梦境,梦醒之后,了无痕迹,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我们去喝酒吧,江城边上的酒馆不错,他家自酿的白酒,醇香无比。白发苍颜的老人,笑意温和,使人宾至如归。
约好每年春天此时都要出东门去踏青。我的朋友们,你们尽管欣然前往,无需为此事挂虑,一切将会安排妥当。
事如春梦了无痕。人生旅途漫漫,一切挫折与磨难,都会过去的。悲也好,喜也罢。往事终将如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