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不同:彗星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2.外观不同:彗星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分解成彗头和彗尾,状如扫帚。流星则是一道光迹,通常只有短暂的几秒钟。3.组成不同。4.发光原理不同。
流星是宇宙中微小尘粒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产生摩擦火然烧而产生的。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
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的成分
绝大部分流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就是普通的的岩石,它们百分之5.7是铁和镍,其他的流星是这3种物质的混合物。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
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
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 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流星雨或流星暴的现象形成
流星雨(每小时一颗的流量就可以称为流星雨)是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迸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乌云被称为"流星群体"。
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划的。由于大行星引力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不过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每年地球都穿过许多彗星的轨道。如果轨道上存在流星体颗粒,便会发生周期性流星雨。
彗星
彗星,俗称“扫把星”,当它拖着长长的尾巴,靠近太阳时,便可被看见。彗星的结构一般由彗核、彗发、彗尾3部分组成。它的外貌和亮度随着它离太阳的远近而发生显著的变化。
彗核是由石质和铁质的物体、冰等物质构成的,是彗星的实体部分,形状像一个“脏雪球”,整个彗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彗核周围环绕着云雾状物质称为彗发,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彗尾由极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像扫帚。
毒星
彗星的成分中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氰化物。只要一丁点氰化物,就能使大批生物死亡。因此如果彗星真的与地球相撞、或者一旦它那长长的尾巴扫过地面,这种剧毒分子就能在一定区域内大量扼杀地球上的生物。有些人认为,一些传染病,如1968年全球流行的香港型流感和中世纪的几次瘟疫,很可能与彗星靠近地球时带来的病毒有关。
于是人们认为彗星出现是不祥之兆,会给人间带来灾祸的。彗星一旦出现,便是大灾大难的前兆。至于民间流传的所谓不吉利的“扫帚星”,也正是由形似扫帚的彗星演变而来。这一种原本很正常的天文现象,由于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却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烙下了恐惧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