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朋友圈推广文案广告语(推广茶叶怎么发朋友圈)
茶行业离不开“老顾客”。所以,外人总是疑问:为什么街边的茶店永远没人光顾,却不会倒闭?传统的茶店,做的是圈子生意。老顾客只要认定了一家店,便能一直保持复购,老带新,新变老,再老带新,老板多年积攒的人脉,是支撑茶店生存的根本。
而微信,就是茶店老板用来维系客户关系的重要工具之一。现实却是,面对微信里的客户好友,很多茶商都疏于管理。往往加了好友,就没有了后续,不是被动地等待客户主动提出购买,就是只会群发广告、在朋友圈发产品图。
没有维护没有经营,客户信任逐渐缺失,被删好友成为常态,即便客户好友数量再多,也只是一堆好看的数据,不能激活,不能实现成交和转化。
那么,推广茶叶怎么发朋友圈才能不被客户屏蔽,才能提高变现呢?
先来看你是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群发、私发、朋友圈,只会发广告信息
- 没有将客户好友进行分类,不明确各自偏好
- 每次营销活动所有人都能参与,客户参与兴趣不高
- 对客户缺乏需求培养,很少与客户进行分享互动
低质量的内容,过硬过载的广告信息,以及一味地只想卖货,忽略客户体验的强功利性目的,都是导致老客流失,新客劝退的主要原因。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对于茶商来说,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既然要利用社交平台来维系客户关系,那就要强化“社交”关系,而不是当成如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般单纯的卖货。
因此,做好微信运营和管理,以下几点是关键:
01 客户分类-分组打标签
很多生意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踏实做生意就要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营销活动从不划分人群,重视拉新就容易冷落老顾客,偏重老顾客对新顾客来说门槛就高。不能兼顾平衡,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
所以,“区别对待”很有必要。
不同的客户,需求和信任度不同。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所采取的营销方式和策略也应该有所不同,分类标签就是精细化运营的基础。
用微信的分组标签功能,将客户进行分类,营销活动对象和产品推荐就更具有针对性,目标更加明确。
例如,做新客活动时,只把活动信息群发给新客标签组的人,既不会打扰老客户,也能避免活动名额被老客误占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某一类产品新上市,优先推荐给对这类产品可能感兴趣的人。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推荐对应产品,得到的客户回复和反馈效果一定比广撒网的全体群发要好,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积极主动。说白了,就跟淘宝根据用户行为及偏好推荐商品是一个道理,你为客户打上的兴趣标签,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淘宝大数据”。
而客户分类打标签的思路也多种多样,比如:
按消费阶段划分:
到店客户
没到店的客户
消费过的客户
没有消费过的客户
3次以上消费过的客户
按消费程度划分:
普通客户:成交量不大的客户
重点客户:长期回购,成交量稳定的客户
按客户认可度划分:
一级客户:对产品和门店服务认可度高,有需求能够第一时间想到你,销售贡献力度大。这类客户粘性很高,是80/20法则中能够带来80收益的一批人,需要重点关注维护。但这批人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批,因为忠诚度高,商家就“有恃无恐”,转而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拉新获客上。事实上,同样的时间、成本,新客带来的成交量远远不如老客。毕竟,老客才是最好的口碑传播者。
二级客户:对产品和门店服务比较认可,但还存有一些异议,有需求时会联系询问,但不一定会购买。这部分客户犹豫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尚未被满足,或许是价格,或许是品质,又或许仅仅是因为包装。此时,应多听取客户意见,深入挖掘并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在可控的范围内加以改进。
三级客户:处于观望状态。对门店和产品忠诚度不高,购买前会做竞品分析并且倾向于别家的产品和服务的客户,他们的问题不容易被解决,且“多而琐碎”,对这类客户不宜投入过多的精力,但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需要慢慢培养,逐步建立信任。
除了上述列举的几个常用客户分类方式,还有按会员等级分类、按消费金额分类、按购买偏好分类等等多种方式。
同一个客户可以同时划分多个类别打上多个标签,对客户的定义不是死板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状况对客户进行分类,掌握不同客户偏好、需求、消费能力,在制定营销活动以及产品推荐的时候能够做到有理有据,心中有数即可。
02 人设打造-朋友圈经营
换位思考,当你看到朋友圈满屏的广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你发广告时,别人看到就是什么样的心情。
不发广告,那要怎么卖茶?
前文提到,用微信,就要强化“社交”关系。要知道,你的客户朋友圈里可能同时有十几个人卖茶。当大家都在卖相同种类的茶,这时候,老板的个人品质和印象就是决定购买的关键。比起推销产品,不如先推销“自己”。通过打造“人设”,借助个人印象关联门店和产品,远比机械式地卖货来得更加有效。
首先是人设打造。
以某一种特定的形象示人,昵称、签名、头像、背景墙紧紧围绕这个“人设”设置。你想要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就尽量往你设想的方向去靠。比如,认真严谨的茶叶“专家”、温和佛系的“爱茶人”、逗比风趣爱交朋友的“茶友”……
其次是朋友圈动态运营。
内容方面,分三大板块,生活类30%、知识类30%、销售类40%。
生活类:自拍照片、生活照片、心情动态、人生感悟、日常打卡。多多分享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和心情,情感抒发注意不要带有负面情绪,感悟体悟不要发太多假大空的空话,要让人产生共鸣,就得是自己深有体会的,微商式的心灵鸡汤只会让人感觉虚伪且不切实际。
知识类:分享专业知识,科普知识。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品茶鉴茶,多分享一些诸如如何鉴茶、避坑的小知识,会显得你很专业。你认真严谨的态度,很容易能够得到客户的信任,信任你就等于信任你的产品品质。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分享知识时不要图省事直接转发公众号文章到朋友圈,这样不会显得你专业(因为专业的是写文章的作者),更何况没有多少人会点开看完。也不要发大段大段的文字,想着一次性就要把所有知识全部灌输给客户,长篇大论,生怕漏了哪一条。
朋友圈的特点就是简短、快速刷过,几句简单的话概括一个小技巧,配上几张对比图,清晰又明了。即便好友快速划过,也能留下印象,长期经常刷到你分享的各种各样的小知识,对你的专业印象就渐渐丰满深刻起来了。对一个人的印象,不是你分享一篇科普文章,或者发一条长长的文字就能建立,而是日积月累,在不断重复加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
销售类:活动海报、产品介绍、促销信息、购买记录、新品上市等。不常发广告不等于不发广告,发广告也不等于只发硬广。除了促销活动、新品上市、产品介绍等这类必须打硬广的,植入式和种草式的软广形式既能达到目的又能不伤害朋友圈观感。
比如,表面上店面整理、环境打扫,实际是展示产品陈列;又比如,今日随意泡了一壶茶,被好多到店茶客夸赞,配图展示这款茶的茶汤、茶底;再比如,分享如何挑选好茶的知识时,随手拿自家茶做好茶样本对比。当然,想要郑重地介绍一款茶产品时,正儿八经地发一些纯硬广也是很有必要的。注意把握好频次和尺度,太过频繁地发硬广容易被拉黑屏蔽。
频率方面,朋友圈发布频率与好友数量成正比,5000好友,每天15~20条,基本能够确保好友可以高频刷到,当然,时间间隔要拿捏好,不要一次性发5、6条刷屏,适得其反。或许有人会说每天发那么多,容易被屏蔽,实际上只要你不发广告,不一味地发产品推广,遵循上文提到的生活化、情感化、专业化,而且每条都不一样,基本不会被屏蔽。同理,好友数量3000人,每天大概8~12条。好友数量1000,每天大概3~5条。
在此期间,还要不断观察朋友圈,几点人流最大,点赞评论互动率最高。通过不断的测试与观察,把重要的信息放在这些时间段发布,传播效果最好。
03 不过度追求活跃-微信群运营
很多人对微信群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越活跃的群越好。
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每个微信群都需要高度活跃,有时候太过活跃,对客户来说反而是负担、是打扰。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群就毫无价值,垃圾信息的“爆炸”,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删除屏蔽。
这时候,我们就要思考,我们建群的目的是什么,客户愿意加群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一场活动?是为了推广产品?还是为了第一时间获得一手信息?
只有先明确了自己建群的目的,客户加群的原因,才能知道这个群要怎么运营,算不算活跃,是否发挥价值了。
举两个例子:团购活动群,客户愿意加群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人组团。群里活跃的除了群主,还有想要参与当次活动拉人组团的群成员。群主定期在群里分享团购活动链接,如果时常有人在链接下喊人组团,那么这个群就是活跃的,如果长期都没人回应,那么这个群大概率就是死的。
再来看好物分享群,客户加群的目的是为了买到好东西。群主在群里推荐物美价廉的商品,对客户来说,就好比一个商品货架,看到喜欢的就直接下单购买,根本不需要在群里发消息。这样的群,你不能因为没有多少人说话就判断为不活跃。
所以,不要一看到群里没人说话,就想方设法花心思去刺激、去引导回复,没有效果就着急否定这个群是死群,因为很可能方向根本就是错的。拿好物分享群来说,有多少群成员发消息不是首要考虑的点,而是你分享的商品是不是真的好,价格实不实惠,有没有人下单购买。
明确建群目的之后,就不要在群里发布或讨论与之不相干的内容。比如,你这个群是科普学习交流群,那就不要在群里发产品、发推广。同样的,这个群是你为了某一场活动而专门组建的,那就不要发其他活动的信息,偶尔可以推荐其他活动的群入口互相引流,有兴趣的自己会加群,让人群分类更加精准。
群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只是长短而已。所以,一旦群的作用耗尽,周期结束,就解散。比如,针对某一次秒杀活动建的群,邀请感兴趣的客户进群,活动结束立马解散。下次再有活动,再重新建群。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保证活跃度与参与度。
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多数人的微信至少都有10个以上的群,群越多越烦,很多人都是抵触进新群的,尤其是当群的作用一结束,想退群却又碍于你的面子没退,于是就屏蔽了。下次你再发消息,他可能永远都看不到,即便偶尔看一次,也不会去翻几百条历史消息,你发的信息,也会被遗漏。而如果你为了确保有人看信息,频繁地@所有人,客户屏蔽不了你,就是删除退群。与其变成这样,不如一结束就把群解散,下次有需要再重新邀请进群。客户一旦了解你的做法,便不会排斥进新群,因为他知道,只要一结束,这个群就会立马解散,不会占用他的手机空间,后续也不会受到太多干扰。
因此,要想尽量避免客户屏蔽删除微信群,不要图省事,一次建群终身使用,也不要逮着一个群薅,什么信息都要往里发。
除此之外,不是很有必要建的群就干脆不要建。拿茶行业举例,对茶商来说,为了销售产品而拉群就不是很有必要。客户找你买茶,很少会在群里买,都是私聊,一来询问信息不会被干扰,二来付款也安全。再说,不是所有人经常买茶,也很少有人天天买茶。站在老板的角度,每天都有人来询价买茶,但站在客户的角度,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来问。那么,你建群的目的是什么呢?让客户看你每天卖多少茶?看你每天怎么跟其他茶客讨价还价?别人买不买茶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或许你是因为每天要回复的消息很多,拉群是为了图方便。但是,这些消息对不需要的客户来说就是垃圾信息。更何况,拉群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大家都懒得去翻前几十条几百条的历史消息,总有不同的人反复问同样的问题,你还是免不了一一去解释。
同样的道理,为了发广告、发产品、发推广而拉群也不是很有必要,我在本文说过,客户分类打标签的作用,与其拉群推荐产品,不如根据客户喜好单独推荐不同的产品。
04 刺激销售-微信促销活动
- 要做什么样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刺激销售、用户回馈、新品推广、清理库存?
- 活动的对象是谁?老客户、新客户、有关注却尚未消费的客户、消费过却没有二次消费的客户、VIP客户……
- 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哪些?
- 怎样设置才能吸引客户参与?如何才能让客户愿意参与,给出参与动机和理由。
- 让客户有好口碑,帮你传播转介绍的服务亮点在哪里,把优势放大。
制定活动前,先认真思考上述几个问题,再开始着手进行。
设置活动规则时,一定不是想着“我要送什么、优惠力度多大——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而是“客户想要什么、怎样让更多的人参与——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而“我想要的效果”就是活动的目的。是拉新,是激活,是销量,还是曝光?先明确了目的,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反推,活动对象和活动形式就出来了,至于活动力度,就要看预算范围。
举个实例,某茶店要做一场活动,目的是拉新,活动的对象就是所有老客户,活动形式就在拼团、砍价、集赞、转发、邀请、分销等这类适合拉新的活动中筛选。如果活动目的是消费激活,活动的对象就是加了微信没有购买,以及曾经购买过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动静的客户,活动形式就可以选择秒杀、限时抢购、买赠等这类能够刺激消费的活动。
拼团、秒杀、砍价等营销工具微信上有很多小程序可用,功能足以支撑基本需求。免费的小程序不稳定,偶尔用问题不大,如果是定期或长期使用,还是建议选择正规可靠的平台付费使用,毕竟活动涉及资金转账提现等安全问题,不要为了省一点小钱而损失大钱。
05 重视反馈-微信互动沟通
与单个客户的微信互动,分为一对一发消息和群发消息。
这一环节,前文最开始提到过的客户分类打标签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对不同的客户,沟通的话术侧重点不同。今年新茶有什么可以推荐给他,什么活动可以邀请对方参加,问候要怎么发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客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而要了解客户,就要与客户经常保持沟通互动。
很多茶店都会让顾客加微信,但加了之后,一次互动都没有。总想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加了再说,只要加了微信,人就不会跑。殊不知,加了之后才更需要精心地维护和运营,不然就是一堆好看点的数据,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另一方面,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除了缩减双方的距离感,逐步建立信任之外,还能更直接地听取客户的真实心声,了解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关键点是客户更加看重的。比如,客户对产品购买之后的体验感,今年的茶味道怎么样?品质是不是比去年差了一点?包装存储有没有出现问题,买来送人的话对方有什么评价?
很多时候,客户的不满情绪大多嘴上抱怨、心里嘀咕,未必会说出来。面对潜在的问题,客户不说话,你就要主动询问并解释清楚。今年的茶味道变了,你就要解释是不是换了厂家,是不是因为天气雨水影响了产出。包装破损或密封性不好导致茶潮了,你就要想办法做一些补偿。问题是小,但积少成多,不怕没有问题,而是怕没人解决问题。客户看重的不是这些问题的本身,而是你的处事态度。主动寻求反馈,让客户看到你的严谨认真,对你越加信任,慢慢的,口碑也就有了。
茶店老板的客户都在微信里,在电话备忘录里。既然做的是“朋友圈生意”,就不能只知道更新朋友圈,只知道群发消息。看重“人脉”“人情”的经营之道,就要把朋友圈这点“小地方”玩转到极致。
这当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花费很多心思,根据对客户的深入了解,不断调整、优化经营方针,拉新、促活、留存、变现、口碑形成良性循环,便是茶商门店长久经营的关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