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气是个汉语词汇,是暴戾之气的意思。即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可以看做杀心重,但更指向广泛一些,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偏爱杀戮,比如动不动破口大骂,或对一些小坏事就非常严厉处罚。
按孔老夫子的说法,六十而耳顺。顾名思义到了这个年龄的人可能变得中庸了,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好话坏话尽管让人说,自己都听进去毫不动心。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
是非曲直心里明镜似的,只是藏在心里不说出口,不予争辩罢了。什么叫镇定自如,波澜不惊,举重若轻,就是这类老人家的表现和境界。我们常能见到一些慈眉善目,脸挂笑容,轻言细语,睿智亲和的老人家,常能让人有种油然而生的崇敬感。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个别老人家好像整个社会都欠他,整个世界都欠他,充满怨气。见谁逮谁,常常为了一点针尖麦芒大的小事与人发生冲突。破口大骂,动手打人好像是每次事端的标配模式,甚至由此引发惊天惨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典型案例莫过于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为了乘车错过下站点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司机互欧至公交车坠江,车毁人亡的人间悲剧。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故不少都和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家暴力行为有关。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这样年龄的老人家怎么会干出这样伤天害理,匪夷所思的事情呢?
我在探索中想到一个词,叫“戾气”,暴戾之气。这种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就是残忍,凡事做得狠,走极端。任何一点不如他们意的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以至于在情绪失控,暴怒之下全然不顾危及社会安定和公众生命的行为。最终酿成大祸,无辜民众成为他们暴行的牺牲品,这是何等可悲的惨剧!
人们或许会问,这样的老人究竟年轻时就如此,还是老了心理不平衡才形成的戾气?我说冰冬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性格的形成必然和他青少年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常听人说;人的成长或多或少带有时代发展的烙印,这话确实有理,如果回顾一下这些蛮不讲理,暴力倾向严重的老人他的前半生一定经历过类似不平凡的岁月。
都有一根秤,对这种在特殊年代,特殊经历造就的性格缺陷的人既怒其不争,败坏我们老年人的形象,也常怀侧隐之心,怀有一丝同情。他们普遍缺乏文化知识,工作、生活诸多不顺,属于社会底层者为多。
以前上班时还有单位纪律约束,还不至于干出太出格之事。但在退休后如何融入社会这一课这些人很是欠缺,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他们是病人,得的是心理疾病,有暴力倾向。理应得到社会方方面面予以关怀和必要的心理治疗。
我也在此奉劝各位在公共场合碰到类似戾气明显的人尽可能静心气和与其沟通,谦让一点不吃亏,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