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的时代结束了,但是俞敏洪的故事还在继续,前段时间我们都被俞敏洪的热搜打动,有人敬俞敏洪是条汉子,有人说这是俞敏洪最后的体面。
1
由于双检教培行业遭受致命打击,俞敏洪这一辈子没少落魄。
出身农村,他三次高考才考上北京大学,进了北大,他又患上了肺结核,必须休学一年;大学期间,由于家境贫寒,他一直是班里被忽视的那个。
四年期间,俞敏洪一直坚持一个人打扫宿舍,一个人为舍友打水工作,之后他偷偷出去办班赚钱,最后被单位开除,他刚刚赚到的钱又遭遇劫匪,差点连命都送掉。

俞敏洪创立新东方后零三年又遇到非典,学校必须停课,学费必须退还。中方面临两千万的巨额资金缺口,原本无数人看好的新东方瞬间变得摇摇欲坠,当时退费排队的学生从四楼办公室一直排到一楼校门口。
由于银行一天只能提取50万现金,俞敏洪几乎一夜白了头,然而他没有选择跑路,亲自到银行找领导,苦苦哀求提高了限额,又四处奔走,找朋友筹集了两千万,最终才度过危机。
俞敏洪很容忍,也很真诚,新东方教师的待遇几乎是全行业最高的,汶川地震帮扶、偏远地区教育社会公益也处处都有新东方的影子。
2
几年前,鲁豫采访过俞敏洪问他,你想过有一天新东方会没有吗?俞敏洪回答,早晚会没有的,如果有一天什么都不让我干了,我会开上吉普车,一路朝拜,走到青藏高原会很开心,一语成谶。
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了,更没想到的是,俞敏洪没有抱怨,而是坦然地选择了一种最出人意料的离开方式。

我为什么要讲俞敏洪呢?很多人说,从什么时候开始,企业家不能拖欠。公司给客户退款成了一件值得宣扬的事儿了。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当今这社会,什么时候开始,体面退场成了稀罕物了?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高贵和美感的,这种高贵和美感与智力无关,与权力无关,与财富无关,而是与内心的底线、尊严格局有关,这一点高贵和美感,就叫做体面,我们做人应该体验。
3
俞敏洪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附上文字:说的是,“双减”政策后,因为业务调整,新东方各地的学校退租了部分校区。
但遗留下的数以万计的崭新桌椅,没有机会再次使用。于是俞敏洪和新东方各个城市的校长决定,把它们捐赠出去。
他们选择的是有需求的乡村学校,这些课桌椅当时都是新东方为参加培训的孩子专门定制的,有些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调节高度,有些做了圆角的设计,避免孩子不小心磕到头。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套在六七百块钱。
俞敏洪说得似乎云淡风轻:“教培时代结束了”。国家大势所趋,一个时代结束了,新东方和它代表的教培机构必须退场。

但它捐赠桌椅的卡车,仍然行驶在路上,并用最体面的方式退场。
捐出去的座椅,如果换算成钱,又对俞敏洪有多重要。将近八万套桌椅,已在5000万以上。加上可能更贵的运输费用,总价值差不多1亿。
然而,8月后,迄今为止,新东方市值,已经缩水2300亿港元。9月开始,新东方就开始全面停止中小学生的招收。
今年的9月10日,俞敏洪在朋友圈里坦言,“这是我最难过的一个教师节。”
随后,在公司的内部高管会议上,俞敏洪说:“大不了尝试所有业务都失败了,新东方账上没钱了,我们喝顿大酒就散伙。

然而,期间,除了捐献课座椅,俞敏洪还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对已缴费的学生家长,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款。
对于报名后未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无条件给予退费。
对于已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按照已完成课时扣除相应学费,其余全部无条件退费。
另一件事是,俞敏洪有序迅速结清了员工工资,不拖欠。
那段时间打开微博,看到的都是新东方员工的感慨,“庆幸自己工作在这样一个靠谱的机构。”

有位网友评价说:
一个久站C位的人能有侧身让贤的胸襟,总不会落到大败亏输的境地。就算不在江湖,俞敏洪也留下了他那难得的体面、温度,与情怀。
不管是捐赠还是低价甩卖,都是企业的自由。作为局外人,没有资格对此说三道四,更不能用道德绑架的方式逼迫捐赠。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从去年1月份以来,教培行业就一直遭受着沉重的打击,先是疫情全面关停,然后是断断续续地开放,再然后是国家重拳出手。
下一步俞敏洪计划与新东方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祝俞敏洪先生转型成功,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