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是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连续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获得第一名。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说起“连中三元”,还得从古代的选官制度说起。
隋唐前,官吏的选拔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察举、九品中正制、辟署、征召、荐举、任子、军功、计吏、上书、博士弟子和国子、技艺,纳赀等,途径虽然繁多,但须通过某种荐举之门才能入仕,这就为世家门阀提供了方便。
隋时开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唐代发展,科举制度形成为一种固定的考试制度。特别到了明清,日趋完善。
现以明清为例,说明一个书生参加科举的整个过程。
县试:明、清两代由各县县官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参加上一级府试的资格。
府试:由各府知府主持的考试。府试及格的称“童生”,可以参加院试。
县试、府试,是院试前的两次预备考试。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因主管考试的官府称“学院”,所以叫做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乡试:在各省城举行(包括京城)。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二到十名叫亚元。当年范进是第六名。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的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各省的举人皆可应考,考取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在金銮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参加考试的贡士,考取后称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合起来称为三鼎甲。
秀才是功名的起点,考上举人就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名列第一,就是所谓的“连中三元”了。
如果一个读书人考上了状元,是最高的梦想,从此,人生的轨迹发生了惊天逆转。(比现在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还牛)唐朝诗人孟郊曾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