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典籍浩如烟海,古之著书,耗费时间之长,成本之大非当下所能比拟,一部中医药本草方面的典籍被达尔文认为影响世界的中国遗产名录,这部优秀典籍《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的画像也被挂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中,与牛顿、达尔文、居里夫人等科学巨匠并列在一起。
图片来源:百度
1518年,李时珍出生于湖北蕲州的一个杏林世家,祖父是当地的赤脚医生,父亲李言闻也是一时名医,曾入太医院。李时珍从小便对花草树木产生了兴趣。但在那个年代,医生是不入流的职业。祖父守护一方水土,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父亲曾入太医院,平日里也饱受歧视。要想出人头地,唯有科举。
图片来源:百度
可李时珍的心被医学牢牢抓住,虽然勉强应付科举,但还是三次乡试落第。反而医术与日渐长,父亲多次应邀出诊,李时珍都在家中接待了病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通过种种事迹,父亲李言闻看清了李时珍的心,或许遗憾,也或许欣慰,父亲李言闻也终于不再强求李时珍参加科举了,而是带他一同悬壶济世。
23岁的李时珍随父行医时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譬如经常会碰到药铺因为医书上的记载而弄混了药材,让病人丢了性命。李时珍认为虽然古医书上蕴含了许许多多的经验,但还是存在了一些纰漏。他与父亲商量,想要重修本草。“你的想法很好,但难如登天”父亲李言闻回答道。
“你自己读的书、治的病,都远远不够,修成书来不也是害人性命?还是先多下一份功夫吧。”
本草的重修起初很顺利,但愈往下写,问题便愈多。所谓本草,是古代药物学的统称。能入药的材料种类繁多,自然不止植物药材,不同医书上也有不同的记载,说法五花八门、难辨真伪。李时珍发现,古医书上的记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自己重修本草的愿望。他走出家门,深入田野,一路考察,一路治病,乡间的百姓都是他的老师。1578年,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又花了十余年进行校对修正,力保其准确性。著作将成,尚未印行,李时珍预计出了自己的死期,写了一份上书表,希望这本书能够刊行天下、造福百姓。
图片来源:百度
图片来源:百度
30年出走半生,30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三十年四处行医采药,李时珍遍历天下,实地走访,关注民生,民命,李时珍真乃大医也。一生太短,只够做一件事;一生太长,足够名垂千古,造福后世千家万户。
何为伟人,我觉得在当代当有匠心之精神,在历史当有开时代先河之勇,李时珍当为伟人,其从医、著书、刊书之不惧难的精神,世世守护,代代相传。当李时珍走进当代中国医藏资料室时,他看到了毕生为之耗费心血的书,完成了一生夙愿,李时珍所说能为四海之康健,略尽微薄,乃吾之所愿,这是一个伟人的兼济天下,一个伟人的无欲无求。
图片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