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战死了多少人(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是什么意思)

前言

1279年,偏安一隅的南宋,在崖山给自己的史书上画下了一个悲怆的句号。

一日决战,十万浮尸!

文天祥被囚于北舟之内,极目远眺,泪眼南望,亲眼见证了这惨烈的一幕。但他却空有救国之志,没有救国之力,只能捶胸恸哭。

文天祥孤坐北舟,触景生情,一句“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将崖山之战后,交战双方截然不同的心境描绘得如真如切。一边是北人的鼓舞欢庆,一边是南人的失声痛哭,两个不同的声音交叠在一起,发出了最后的哀嚎:

“南宋,亡了。”

01

南宋的最强一战

宋蒙战争中,一边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军队,一边是纵横欧亚的蒙古军队,两者之间的强弱悬殊,高下立判。

但崖山之战有些特殊,南宋军队在这一战中,占据三点绝对优势:

其一,兵力优势。

《宋史》记载,南宋军队在崖山之战中,海军兵力要远超蒙军。

同时,当时的南宋朝廷避开蒙军兵锋,长期处于迁移状态。流亡宋廷抵达崖山时,“犹计二十万”,其中包含了行朝军人。南宋时期执行的是募兵制,军队移屯时,往往都会带着家眷同行。

如果按照每户家庭4人的平均数来算,二十万的人口基数下,可以推算出参加崖山之战的南宋军人有数万之众

反观蒙军方面,张弘范于扬州“发水陆之师二万”,此后又“增兵四千使将之”。同时,据《元史》记载,“广州镇戍士卒,初以丞相伯颜等麾下合必赤军二千五百人,从元帅张弘范从征广王”。

由此推算,蒙军参加崖山海战的总兵力两万有余,但在兵力总数上还是要远低于南宋军队;

其二,战舰优势。

据《宋史》记载,南宋在崖山之战时,虽然国力不济,无法与占据大面积国土的蒙军相提并论。但南宋海军当时仍有巨大的战舰优势,不仅拥有“大舶千余”,而且“内大船极多”。

反观蒙军方面,李恒军曾在广州夺得宋军“船三百艘”,但并未全部用于崖山海战,他接到张弘范率军前往崖山的消息后,共率领了一百二十艘战舰入海。

陈懿兄弟投降蒙军以后,“出战船百艘”,张弘范麾下船只数量就此达到五百艘。但要注意的是,张弘范麾下的五百艘船只,却并非全部都是战船,其中大小船只不等,明显要比南宋战舰差很多。

而且,张弘范麾下的五百艘船只向崖山行进期间,其中的二百艘竟然因为迷路,“久而不至”。

由此推断,蒙军参战的船只数量,仅有四百二十艘,战舰数量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少。而大型船只的数量,和南宋军队相比,就更加捉襟见肘。可见,无论在船只数量、船只质量,以及战舰数量来看,南宋海军在崖山之战中,都要占据绝对的优势

其三,水兵优势。

北兵善于骑射,南兵善于水战,这是由于南北地理情况不同,造成的南北士兵差异。所以,蒙军善于在马背上作战,在广袤的平原地区,难逢敌手。而南宋军呢?则在水战中占据主动,除了南宋水军有强大、先进的战舰以外,南宋水兵精通水性,善于水战,也是南宋军在水战中稳压蒙军一头的重要因素。

号称“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率领北方雄兵,欲一举灭吴,不也是因为北方兵不善水战,加之水土不服,采纳了连环计,被一把火烧回了许昌吗?

曹操也好,蒙军也罢,战斗力再强的军队,也注定会有弱点。而蒙军的这个弱点,恰好是南宋军的强项。

文天祥对于这个情况看得真切,很早就预料到了蒙军海战时的弱点。正如文天祥所料,崖山海战前夕,很快就出现了“北人乍登舟,呕晕,执弓矢不支持,又水道生疏,舟工进退失据”的情况。

蒙军战船前往战船途中,甚至还出现了前文提到的二百艘船只“迷路”的情况,这些都足以说明,蒙军不善水战,而且在水战前夕,就屡屡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

尽管蒙军战船中,也有不少南宋投降过去的水兵,但这些降兵中很多人都是受形势所迫,一旦海战之时,南宋战舰取得胜利,这些投降的水兵极有可能临阵倒戈,借机重返南宋阵营。

文天祥认为,盟军战船上的南宋降兵,大多数都是闽、浙一带的水兵,他们心中时刻想着南归,一旦形势有变,必然会反水,可以趁机全歼蒙军战船。

“他船皆闽、浙水手,其心莫不欲南向。若南船摧锋直前,闽、浙水手在北舟中必为变,则有尽歼之理”。

崖山海战,是南宋军队在局部军事力量远超蒙军的一战,堪称宋蒙战争开始以后,南宋的最强一战。只要南宋战舰齐聚,将士上下一心,向蒙军战舰发起猛烈冲锋,就会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

如果能够实现文天祥所料,尽歼蒙军战船,南宋则可趁机退守海南,暂缓蒙军的攻势,以待天时,卷土重来未可知。

但历史没有假设,南宋水军未能在拥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反而与蒙军交锋以后,遗憾的迎来了一场惨败,导致亡国。

02

南宋的临终之战

崖山的地理位置颇为特殊,两山对立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片可以据说的海域。在这片海域之中,两面临山,可为天然屏障。西南和东北方向,各自有一处连接海域的出海口,若是两处出海口皆能被南宋军掌握,进退自如,蒙军想要攻入确实不易。

但东北方向的出海口,由于地势较高,水位较浅,战舰只有在涨潮时才能够勉强通过。其余时间,任何船只都无法驶出。

因此,在《道园学古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其北浅,舟胶不可进。”由于崖山的“山口如门”,所以崖山之地,也有“崖门”之称。

南宋军统帅张世杰当时是知晓这个情况的,却依然选择在崖山设防,将南宋所有的战舰和大小船只,全部进入这片海域,“结大舶千余作水砦”。张世杰的意图很明显,要据险死守,以此来抗衡来势汹汹的蒙军战舰。

至此,张弘范和张世杰这两位兄弟之间,各为其主,互为矛盾,各率军队、战舰准备在崖山决一雌雄。

然而,这边尚未开战,那边在蒙军战舰上时刻关注战局的文天祥,就看出了南宋军的两大失误:

第一,南宋军龟缩海域内部,却不派兵守住崖山海口,一旦两处海口被蒙军控制,将全面受困,纵使有千军万马,也无法发挥威力;

第二,张世杰摆出一字长蛇阵,首尾不能相顾,船与船之间又连接在一起,令善于水战的南宋战舰失去了机动性。

“世杰不塞山门,护水寨,乃纵北舟入逼寨。”

张世杰的失误,被张弘范看在眼中,率军抵达以后,立刻做出了两个安排,可谓直戳南宋军的要害。

其一,张弘范决定派舰船控制住崖山的两处出海口,将南宋战舰和军士牢牢控制住,仿佛扼住南宋军的咽喉。

但张弘范并不着急进攻,他的想法是围而不攻,断南宋军的“汲路”,以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张世杰既然决定死守,自然考虑到被围的情况,他提前准备了充足的粮草,足够南宋军民食用半年之久。或许在张世杰看来,这样的准备已经足够,他会在此期间觅得良机,对蒙军进行反击。

但事实上,“舟中粮犹可支半年”的准备固然没问题,但海战不比陆地战,在茫茫大海上,淡水资源同样很珍贵,张世杰显然没有料到这一点,导致宋军被困之后,很快就因为缺少淡水而出现了大问题。

“樵汲道绝,兵茹乾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

据《宋史》记载,宋军被困十余日后,缺淡水的问题就已经很明显了。宋军士兵实在受不了时,只能喝海水解渴,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让宋军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之中;

其二,张弘范趁宋军因为缺水而大乱之际,决定从两个海口向宋军发起进攻。由于南宋战舰互相连接,导致首尾不能相顾,张弘范决定发起火攻

这一幕相信很多读者都觉得熟悉,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赤壁之战何其相似。张世杰此前就吃过被火攻的大亏,这次自然有所防备。当蒙军采取火攻时,张世杰命士兵用烂泥护住船体,又利用长杆阻止敌人火攻的小船靠近,总算是勉强度过了危机。

但这样并不能阻挡住蒙军的进攻,张弘范趁涨潮的时机,安排战船从东北口闯入南宋军所在的海域,形成两面夹击的效果。同时,张弘范直接发起大举进攻,利用南宋战舰一字长蛇阵的弊端,从两端对南宋战舰发起猛攻。

南宋战舰相连,无法展开,导致两处战局蒙军战舰都形成了局部的兵力优势。而南宋战舰中间未参战的战舰,也只能望洋兴叹,无法实施机动救援,眼睁睁地看着友军战舰被逐一击沉。

南宋临终前的一战,就这样在遗憾中失败了,南宋也在此战后,正式宣布灭亡。只留下南宋朝廷的高官们,在困顿之际还不忘大兴土木修建的豪华行宫,留在崖山证明南宋曾经来过这里。

崖山之战,南宋的惨败留给后世无限的遗憾,这场惨败之前,南宋如何被一步步逼到绝境,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崖山暮光:南宋的临终岁月》这本书中,对崖山之战前后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笔者阅读以后,发现书中的内容皆是基于史料所著,文笔扎实,内容严谨,读后令人受益匪浅。

发布于 2023-04-30 17:29:07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02
上一篇:电瓶亏电怎么恢复电量(汽车电瓶一般用几年更换) 下一篇:白百合的丈夫叫什么(白百何又和谁结婚了)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