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是谁(飞将指的是哪位将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每次读到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出塞》,不由得让我想起那位曾久经沙场,戎马征战四十余年,勇猛矫捷,屡建奇功,深为后世缅怀和传颂的西汉名将——李广。
小时候,常听父辈说起汉代时期,天水城南有位“飞将军”叫李广,曾经深夜醉酒“射石虎”,第二天醒酒后才发现,晚间射的非真虎,实乃误射一石头,但箭却没“石虎”三分。李将军精湛的箭艺,神勇的臂力,赢得了人们一片赞誉,这个故事便在民间广为流传,一时成为佳话。再后来,从地摊卖来的小人书上,我读到更多李将军彪炳史册的英雄故事,心里不由得敬佩和肃然起来。
当年,李将军凭借超群的智谋,百发百中的箭法,骁勇善战的武艺,只身匹马抗御匈奴骑兵,让入侵边关的敌人胆颤心惊,望风而逃,为汉王朝的边疆稳定,百姓的安定生活作出卓越的贡献,是一位深受百姓崇敬和爱戴的民族英雄。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从史料得知:“飞将军”李广,甘肃天水人,西汉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从军抗击匈奴因功升为中郎将。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抗御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将军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元狩四年,李将军再任前将军,在漠北之战中,因迷失道路,贻误战机,激愤自刎疆场,实为孤胆忠心,慷慨激昂。”
李将军一生戎马倥偬,军功卓著,在坚守边关期间,关心士兵,爱护百姓,将士同心,水乳交融,论战绩和人品,皆为后世效仿之楷模。相传,“飞将军”血染疆场后,将士们将他的衣冠带回梓里,安葬于秦州南郊、文峰山腰的石马坪,以示对李将军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所以现存于石马坪的李将军墓,实为衣冠冢墓。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照片中,墓和四周遗物破败不堪。去年夏天,我和几位朋友特意前往墓地拜谒李将军,看到墓地得到了重新修缮,道路和台阶均为大理石铺砌,修葺一新。墓地周围松柏森森,林木葱茏,让人无形中感到一种庄严肃穆。
李广墓建于何时,史无记载。据《秦州直隶新志》记载:“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今知府杨公进秦州,命知州重修墓碑。”清代、民国几度重修,墓地垣、门、亭、石马等恢复了原来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祭庭、浮雕、展览馆。如今,当游人来到李将军墓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上、中、下三层组建而成的重檐式汉代门阙一对,造型古朴,气势宏伟。
进入大门,其后是一院,由仿汉代风格的古建筑群组成,内有近2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六座。其中第一展厅为文史厅,通过实物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再现了李将军当年英勇善战的情形和爱国精神。第二展厅为文厅,收藏了社会各界人士和书画家,为李广所提写的诗词歌赋。
第三展厅为天水名人生平展。第四展厅主要介绍汉匈漠北战役、汉匈河西战役、汉匈天山战役及李将军做八郡太守时的分布图,成纪李氏秦代至唐代世系表等,第五展厅是汉代服饰展,有将军服、士兵服、汉代宫女和文官服饰。第六展厅是汉代兵器展,有汉代战车、弓弩等十八般兵器及汉代铠甲等。顺着一院拾级而上,台阶中央是一幅气势宏大的飞将军李广生平大型浮雕。
进入二院,门额上书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胡宗南题写的“飞将佳城”匾额一幅。清代贾宇清撰联,由原中国军事博物馆馆长李铎先生书写的“虎卧沙场,射石昔曾传没羽;鹤归华表,树碑今再赋招魂”楹联一幅。二院内建有悬山顶清代祭庭一座,内供李广铜像一尊。祭庭后是墓区,占地1400多亩,墓地中央是一高约6米,周长35米左右的半球形墓冢,四周砌以青砖,青草盖顶,庄严肃穆。
墓前竖立清乾隆已未年间重建“汉将军李广墓”和蒋中正题“汉将军李广之墓”两块石碑。墓冢台周围种植64株柏树,寓意李将军终年64岁(公元前183年—公元前119年)。墓冢台左面种植高大乔木70余株,寓意李广一生与匈奴征战70余次;墓冢台右面种植红叶李和红叶桃,寓意司马迁所著《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的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墓地祭亭门前有两匹汉代石雕骏马,线条流畅,造型粗犷,风格古朴,为汉代遗物,经过千年的风吹雨蚀,现已磨损残缺,或许“石马坪”也因此而得名。相传,伫立在李广墓前的两匹石马,天长日久有了灵性,每天目睹人们对主人的无限怀念和崇敬,非常感激,决心为当地百姓办点好事,在春后小麦返青时,两匹石马夜出昼归,为穷苦人家的麦苗踏青,凡被踏过的麦地,收成倍增。
有一天,石马又夜出踏青,清晨回来发现主人墓冢被盗,悲痛欲绝,双蹄腾空刨平墓地。从此,两匹石马便全神贯注地分立两旁,日夜守护着陵墓。
唐朝著名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千百年来,李广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而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作为这场两千年前封侯之争的结论。
其实,对于李广一生的得与失,不管古人如何褒贬,今人如何评论,我们凭吊和怀念这位征战沙场的“飞将军”,就是要学习他毕生为边关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而甘于献身的高尚人格魅力,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以及誓死捍卫边疆稳定的精神。
在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为民族团结、安定和领土完整披荆斩棘,义无反顾,血洒疆场的人,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