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功上位,成为大明朝第三位皇帝,上位之后又开创了永乐盛世,也算是千古一帝。然而他的子嗣却不算兴旺,他一共有9个子女,其中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四个儿子中幼子朱高爔早逝,其他三个都长大成人并且是一母所生,然而这三个儿子的关系却不是那么铁,为了皇位你争我夺,结局各不相同。本文就跟大家来聊聊永乐大帝的这三个儿子。
1、长子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府,当时朱棣还是燕王,小时候的朱高炽很受朱元璋的喜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将其立为燕王世子。
与两个弟弟相比,朱高炽明显是偏文的,因为他身材较肥胖,所以一些弓马骑射的科目他都做不了,仅仅会箭术,所以他在文学方面有比较高的造诣。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他本人在外与朝廷大军作战,朱高炽则被命令来守卫北平,当时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围攻北京城,在朱高炽出色的指挥下,李景隆最终没能攻破北京城,可以说朱高炽稳定了朱棣的大后方,使其没有后顾之忧。
朱高炽
朱棣称帝后,在立储一事上摇摆不定,次子朱高煦跟着他一路南下打到南京,立下了很多战功,而且在三个儿子中也比较像朱棣,所以朱棣想要立朱高煦为太子。然而在朝中解缙等大臣的支持以及“好圣孙”朱瞻基的加持下,朱棣最终还是册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永乐一朝,朱棣五征蒙古,每次外出征讨都是让太子朱高炽监国,多年的监国生涯使得他有很丰富的治国理政之经验,可以说老子在前方打仗,儿子在稳固后方。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第五次亲征蒙古时病逝于榆木川,太子朱高炽即位。朱高炽在位仅8个月的时间,然而就是这8个月,他做了很多事情,也奠定了“仁宣之治”的基础。
在位8个月,朱高炽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逝,时年48岁,庙号仁宗。
2、次子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的嫡次子,朱元璋的第十个孙子。朱高煦与他的哥哥朱高炽相比,两人的性格截然相反。朱高煦天生不爱读书,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个顽劣子弟,他生性狡黠、狠愎,和晋府王子朱济熿、周府王子朱有爋皆言行轻佻,不受朱元璋的喜爱。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朱高煦随军出征,常常作为部队的先锋。建文四年,在浦子口之战中,朱棣被朝廷大军打败,幸而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见到朱高煦的到来非常高兴并摸着他的背说道:“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请细品这句话的含义。
也正是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所以在朱棣即位后在立储一事上摇摆不定,武将集团基本上都支持朱高煦,而文臣集团则支持朱高炽。最终在权衡之下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就藩云南。
影视剧中的朱高煦
然而朱高煦一直赖在京城不走,朱棣拿他也没办法。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将他改封到乐安州,也是在这里他开始积极策划谋反。
朱棣病逝时,朱高煦曾派心腹入京,伺机发动叛乱,可是被明仁宗朱高炽轻松化解。朱高炽去世后,朱高煦阴谋在半路上截杀太子,但由于行动仓促,没能成功。
宣德元年(16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在宣宗的亲征下投降。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西安门内。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3、三子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出生于北平,是朱棣与徐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也是朱元璋第十五个孙子。朱高燧的性格跟他的二哥朱高煦差不多,所以两人自小也能玩到一起,长大后更是形影不离,俨然是二哥的小跟班。
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因为他是朱棣的小儿子,所以备受宠爱,时常做出不法之事,又和汉王朱高煦合谋夺嫡,并诬陷太子朱高炽。朱棣得知后大怒,立刻诛杀他的长史顾晟,同时褫夺朱高燧的冠服,幸得太子朱高炽求情才得免。
影视剧中的朱高燧形象
但是朱高燧一直有夺嫡之心,不过他隐藏得比较深,其实朱高炽父子也知道他的夺嫡之心,不过他没有表现在明面上,所以朱高炽父子也就没有降罪于他。朱高煦谋反被擒后有人向宣宗建议擒拿赵王朱高燧,不过宣宗还是以“赵王没有谋反迹象,朕不忍心辜负先帝”为由放过了他。
宣德六年(1431年),朱高燧去世,时年50岁,他的赵王爵位传承了14代直至明朝灭亡,是明朝诸位藩王之中存世最久的一支皇室宗亲血脉。
小结:
相比于历代帝王,朱棣的儿子算是比较少的了。长子朱高炽仁厚最终坐上皇位,与其子宣宗朱瞻基开创了仁宣之治,次子汉王朱高煦一直对皇位有觊觎之心,最终造反失败被杀,落得个凄惨下场,三子赵王朱高燧虽然也曾对皇位有觊觎之心,不过表现的不算明显,最终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