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是哪三国(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也发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故事。
之前,我们也提过,所谓“朝代”,是以一个政权代表一个时代,比如汉朝,就是以刘邦到刘协的血缘宗法传承的汉政权为标志的一个时代。这里面核心概念是“朝”,“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权,就是所谓的朝廷;二是国际地位,有“万国来朝”的气魄。所以,小编认为,三国,只能说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属于一个朝代。
三国是哪三国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那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存续的时间有多久呢?
1、魏国:(220年-266年,共46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注意哦,建立魏国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不是曹操)。
其间,经历了5位皇帝,分别是:
①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之子
②魏明帝(曹叡ruì):魏文帝曹丕长子
③曹芳:疑为魏武帝曹操曾孙,魏明帝曹叡养子
④曹髦máo: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
⑤曹奂: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魏行政图
2、蜀国:(221年-263年,共42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蜀国仅经历了两位皇帝,分别为:
①汉昭烈皇帝:刘备
②刘禅
刘备与刘禅又分别称先主与后主。
蜀汉行政区域
3、吴国:(229年-280年)222年,孙权为吴王;其后于229年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期间,经历了5位皇帝,分别是:
①太祖(孙权):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②孙亮:在位时间252年—258年,258年被废,无谥号,史称少帝、废帝、会稽王
③太宗(孙休):在位时间258年—264年
④世宗(孙和):由末帝追尊
⑤孙皓:在位时间264—280年,280年降晋,无谥号,史称末帝、乌程侯、归命侯
孙吴行政区域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在此就不一一详列。三国存在的60多年间,战火不断,发生了很多传颂至今的著名战役,在此,挑选其中10件与大家一起分享。
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发生的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延津县僧固),,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大型战役)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夷陵之战(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之间进行的一场战役)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正因为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因而与袁绍攻曹操的官渡之战、曹操攻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4、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发动的导致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的政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司马懿因为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5、江夏之战(东汉末年东吴征讨江夏的战役)
江夏之战,是建安十三年春(公元208年)东吴孙权西伐刘表大将黄祖,攻取江夏的战役。
东吴以周瑜为前部大督,参与将领有凌统、吕蒙、董袭等 。这是孙权和刘表在江夏附近驻守的部将黄祖的最后决战。最终黄祖被斩首,东吴也经过此役征服江夏,打通进军荆州的道路。
6、渭南之战(曹操击破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战役)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关西诸侯在名义上归顺曹操,曹操欲借道讨伐汉中张鲁,于是,关西诸侯起兵造反,阻止曹军进兵,史称“韩遂、马超之乱”。双方在关中潼关、渭南等地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7、兖州之战(曹操和黄巾军的作战)
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8、汉中之战(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的战役)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而结束。秋七月,刘备称汉中王。
汉中之战,曹刘双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战力,刘备方参战将领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曹操方参战将领夏侯渊、曹休、曹真、张郃、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可谓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然而这场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的战争,史书上却交待非常少,历代也少有对这场战争的战术评价。
9、南郡之战(东汉末年大型攻城战役)
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为夺取荆州重镇南郡,与曹军展开的一场攻城战役。此战由建安十三年(208年)开始至建安十四年(209年)结束,战斗时间将近一年。即赤壁之战后一年,曹仁弃江陵北归。联军获取胜利,周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
此场战役后,刘备结束了他多年来寄人篱下的政治生涯,开始建立自己较巩固的立脚地,三国鼎立的基石基本奠定了。孙刘两家合力攻取了南郡,但战后两家各有居心,因“借荆州”之事几次兵戎相见,最后关羽被杀,刘备为此发动夷陵之战。
10、汉巴之战(三国时期蜀魏战争)
汉巴之战,是东汉时期曹操与刘备为争夺汉中这一区域,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了汉巴(汉中、巴东地区,其中巴东的首府为现今的重庆),对刘备构成极大的威胁。刘备主动向曹军发起进攻,采用法正的计谋,乘夜偷袭夏侯渊。第二天凌晨,刘备又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郃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曹操无奈,只好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
汉巴之战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三国时期,是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发生的战役不止上述10件。
所谓,乱世出英雄,产生的英雄人物除了曹操、刘备、孙权,另有张飞、关羽、周瑜、黄盖等等。后面再细说这些乱世中英雄的故事。
推荐阅读
-
世界足球明星排名前100(世界顶级球星前一百名)
-
二手车什么车耐用性价比高(省油质量好值得买的二手车)
-
机械设计最好的三维软件(三维建模软件特点简介)
一、SolidWorks三维软件,从事非标自动化用的比较多。功能强大,界面操作简单。零件图,装配图,可以满足非标自动化加工的多种要...
-
零差评口碑好的都市言情小说(文笔细腻曲折又甜又虐言情文)
-
湖南高中排名前十的学校(湖南省重点高中排名一览表)
-
袁隆平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袁隆平对国家有什么贡献)
-
中国公认最好看的十大纪录片(10部精选高分纪录片推荐)
-
于朦胧演过哪些电视剧(盘点于朦胧饰演过的经典角色)
-
林青霞的老公是谁呀(林青霞和她丈夫近况现状)
-
2023年考三轮车驾驶证多少钱(电动三轮车驾照怎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