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都是哪(纽约是哪一个国家的首都)
一个国家要确定自己的首都,有哪些方面需要考虑?
如果有人问出这个问题,那么想必诸如悠久的历史、优秀的地理条件、能尽可能地辐射更多国土、出色的交通环境,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地抵御外敌入侵等回答,都是非常值得去参考的要素。
不过,如果拿这些条件去衡量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那么人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它几乎违背了上面所提到的所有原则。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于美国东海岸▼
华盛顿特区本质上是一座决定定都后才建立起来的城市,毫无历史可谈,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它距离本国的大部分国土也同样很远,起不到辐射作用。而历史上华盛顿被英军攻陷的事实,也说明了它并不具备太好的防御能力。看来看去,好像也只有毗邻波多马克河,航运还算方便这一条能拿得出手了。
被敌人直掏虎心,这能忍?
(图:wiki)▼
其实,在独立战争打响之前,几乎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费城才是这个新生共和国的实际首都,只是后来经过几番变故,美国才最终迁都至此。
那么,在美国立国之后,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内心纠结,才最终把首都放在了这个原本一无所有的地方呢?
革命老区,首推费城
对美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今日的美国是由英国在北美洲设立的13个殖民地演化而来的,即在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北美13州”。而在那时,费城就已经是这13州里的佼佼者了。
美国的早期历史,是从这13个州开始的▼
1681年,一生花钱大手大脚,在英国国内有“快活王”之称的查理二世为了偿还自己欠威廉·佩恩爵士的债务,大笔一挥,签署了一份特许状,将北美洲殖民地的一大块土地(即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州和特拉华州)送给了他的儿子小威廉·佩恩。在收到特许状后,小佩恩立刻启程,并在不久后踏上了北美的土地。
查理二世这项慷慨的特许状
使佩恩成为当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土地所有者
(《宾夕法尼亚的诞生》,佩恩站在查理二世的对面)
(图:wiki)▼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小佩恩之所以会急于离开英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名贵格会教徒。贵格会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倡导宽容、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非暴力等教义。
爱好和平、崇尚政治乌托邦的小佩恩
在离开英国之前就撰写好了宾州的政府框架初稿
(图:wiki)▼
由于他的信仰与英国王室所倡导的圣公会格格不入,小佩恩遭到了多次迫害,甚至三次入狱。不过从他后来的表现看,这反倒坚定了他信仰贵格会的决心。
到达美洲后,不仅这里的殖民者很快向他们的新领主宣誓效忠,就连当地的勒纳普印第安人都与小佩恩保持了相当良好的关系。
小佩恩与印第安人在榆树下签订条约
承诺后者“将生活在永久和平的状态中”
(图:wiki)▼
从这条印第安人送给小佩恩的贝壳串珠腰带上
可以看出印第安人对他有多么的爱戴
(图:wiki)▼
由于自己的信仰,小佩恩没有像当时的其他殖民者那样大肆屠杀和迫害印第安原住民,而是选择以和平赎买的方式购买了他们的土地,在特拉华河的上游建立了费城。
这棵榆树所在的地区被小佩恩命名为:
“Philadelphia”,在希腊语中意为“兄弟之爱”
(图:wiki)▼
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外来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和平共处的例子在那个时代显然极少,再加上小佩恩一贯奉行的宗教自由政策,以及特拉华河和特拉华湾的进一步开发,费城很快吸引了大量不同国籍的殖民者到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英国人,德国人和犹太人都能在这里较为和平地相处。
在小佩恩去世后不久,费城就发展成为了北美13州里的核心城市。
小佩恩最后一次离开费城前
发布了1701年宪章,将其建立为一座城市
到1750年费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1750年费城地图 图:geographicus.com)▼
有这样的背景铺垫,在英国和殖民地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刻,费城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的中心。1774年,13个殖民地的代表云集于此,第一大陆会议在费城顺利召开。次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协调各殖民地作战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也如期举行。
在历史上,费城的最高光时刻当属1776年7 月,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这里起草并发表《独立宣言》的那一刻。
“美国历史上最有力、最具影响力的话语”
其诞生之地就是费城(画作《独立宣言》)▼
虽然当时的美国还是邦联体制,也并没有在法律上确定自己的首都,但有着“龙头城市”和“革命老区”两重荣耀加身的费城,无疑就是当时美国人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首都。
一场兵变,首都梦碎
独立战争胜利后,邦联议会的议员们还继续留在费城办公。按照这个势头进行下去,费城将顺理成章地成为美国的首都。不过,一次旨在欠饷讨薪的兵变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在独立战争中,美国虽然取得胜利,却也欠下了巨额的债,政府穷的叮当响,甚至连士兵的军饷都经常拖欠。
仗是打赢了,就是钱都花光了
(画作《华盛顿的凯旋》)▼
1783年6月17日,80多名不满议会欠薪的士兵离开军营,联合了费城市内的400多名士兵,在控制了弹药库和武器库后将议会大厦团团围住,要求补发工资,逼得开国元勋之一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我们开会讨论一下。
当天晚上,邦联议会果然开了会,但内容是要求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委员会出兵保护议会,否则邦联议会就要搬到其他地方去。第二天上午,宾州委员会的主席约翰·迪金森拒绝了这一要求,理由是不确定当地民兵是否会保护议员们。另外,委员会认为冲突并不严重,后续其实是可以和平解决的。
难道在这座建筑举办议会的日子就要到头了?
(宾州议会大厦,更多以“独立厅”闻名 图:wiki)▼
后世有学者分析说,迪金森之所以拒绝可能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自己也出身民兵,不愿加害袍泽,二是当时美国的邦联体制还非常松散,宾夕法尼亚与邦联政府之间并无直接的隶属上下级关系,邦联的出兵要求是一种侵犯州权的行为。
据说由于不相信国家愿意保护议会
议会成员们第二天就搬往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拿骚大厅
(图:flickr)▼
最后,还是听闻消息的华盛顿亲自出手,才镇压了这场讨薪行动。
不管怎么说,在这场兵变后,议员们都对宾州深恶痛疾,费城从此失去了晋升首都的机会。
兵变后,议员们搬到了位于费城东北的新泽西州小城普林斯顿办公,后续又辗转到了马里兰州的首府安纳波利斯和新泽西州的首府特伦顿,但这些城市在当时都太小,担不起首都的重任。最后,1785年1月11日,邦联会议还是搬到了纽约,并正式定都于此。
辗转多次,也是很纠结了▼
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展开,邦联政府内部有不少人都担心,新开拓的西部土地距离原来的13州太远,松散的邦联体制很有可能会最终导致美国四分五裂。在经过一番讨论后,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美国也正式变更为了联邦体制(简单来说,邦联是“国家的联合”,而联邦则是“联合的国家”)。
前面提到,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地也是宪法诞生地
制宪会议的召开地点又回到了费城的议会大厦
(画作《签署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情景》)▼
就是在这个会议室,见证了美国诞生的数个伟大时刻
但也没能让其所在的费城成为国家首都
(图:wiki)▼
按理来说,纽约是当时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现在也是),经济足够发达,在13州中位置不算很偏,毗邻大西洋的地理位置更是让其兼具良好的气候和极佳的交通条件,怎么看都是天选的首都,美国人应该没理由继续折腾了。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虽然纽约有着种种优势,但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能够平衡各方的政治势力显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南方州的代表看来,纽约实在是太靠北了,完全无法让南方州对这里施加政治影响力。考虑到独立战争结束后,北方州与南方州之间关于奴隶制存废的激烈争论,南方人的担忧其实也不无道理。
美国宪法下的第一个首都,还是得不到当局的满意
(图:shutterstock)▼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赢得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财政极其拮据,仅靠政府收入甚至连5000多万美元欠债的利息都付不起。在这个时间段,南方州靠着发达的种植园经济一枝独秀,已经把债还得七七八八,只剩北方州还在财政泥潭里挣扎。
北方州为奴隶制争论不休的时候
南方州早就赚得盆满钵满
(画作《老种植园》)▼
此时,之前在兵变里露过面的汉密尔顿已经当上了财政部长,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由政府发行债券,进而让联邦政府接管各州的债务,翻译一下就是把剩下的债务摊给全国。不用想,这一提议自然遭到了南方州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惊动了美国首位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
汉密尔顿多年的勤恳工作得到了总统的认可
总算谋到了财政部长一职,有了更多话语权
(汉密尔顿作为财政部长的“证件照”)▼
在杰斐逊的撮合下,汉密尔顿和代表南方州利益的詹姆斯·麦迪逊进行了多次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妥协,即麦迪逊不再投票反对债券计划,但美国的首都也必须南迁,这一历史事件也被美国人称呼为“1790年妥协”。
杰斐逊安排汉密尔顿以及麦迪逊三人共进晚餐
达成了妥协最后阶段中关键的“晚餐谈判”
(图:音乐剧《汉密尔顿》)▼
当年7月,确定美国首都位置的《建立美国政府临时和永久位置的法案》获得通过,新首都被确定在美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波多马克河一带。
为了彰显公平,新首都以河上的乔治敦港为中心,由河两侧的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各划出一部分地区,共同拼接为一个正方形。
杰斐逊亲自画的手稿(图:wiki)▼
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
为了新首都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华盛顿等人还特地从法国请来了著名建筑师皮埃尔·郎芳来设计新首都的格局。事实证明,郎芳的设计理念相当超前,华盛顿今天已经成为了政治功能性城市的典范之作。
从如今的卫星图依旧可以清晰看出
郎芳规划的放射线道路和标志建筑所在
(图:wiki & google map)▼
另外,由于受当年兵变事件启发,新首都将不隶属于任何州,而是自己独立成为一个一级行政区,进而保证当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时,联邦政府可以绕过州政府,直接调集兵力平叛。
不过,费城代表还是没有死心,他们不仅争取到了新首都在建设期间的10年“临时首都”身份,几次想要破坏法案中断首都建设,还在费城给总统和议员们修缮了舒适的官邸和国会大厅,期望能够让他们回心转意。
更多就是翻修了一下之前的建筑
比起即将在新首都建成的国会厅略显凄凉
(图:philadelphiaencyclopedia)▼
只可惜大概是那次兵变伤人太深,1800年时任总统亚当斯还是带着国会议员们义无反顾地迁到了新首都,哪怕当时国会大厦还没建好。
为了纪念华盛顿的不朽贡献,新首都被以国父的名字冠名,而名字中的“哥伦比亚”则是取自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后面加上了-ia的词缀,构成了美国的女性化人格象征。
女人、鹰、宪法和哥伦比亚
是这座城市历史纹章上的突出元素
(图:wiki)▼
就这样,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成了美国永远的首都。除去1847年美国国会批准了弗吉尼亚州的要求,取回波多马克河西岸的土地,让华盛顿特区从此少了一块外,再无变化。
毕竟实际建设中发现也用不了那么多土地▼
从此,特区便以缺口正方形的样子发展至今
(图:schwarz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