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作为忠义之士,千百年来,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都把他誉为“武圣”,称他为“关公”,对他格外尊崇膜拜,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然而,如此有影响力的关公,却因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斩首。
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唏嘘,但如果我们细究其原因的话,不难看出,他落得这样的下场并不仅仅因为“大意”,也许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因素。
1、关羽结仇孙权
关羽“大意失荆州”出自三国的一个典故,荆州是三国的战略要地,它西连巴蜀,北通曹魏,而且还是制约东吴的咽喉要地。
“得荆州者得天下”,占尽天时地利的荆州同样成为了是非之地。
刘备和孙权为了争夺这个地盘,两家的矛盾不断激化。
最后,刘备以强大的军事优势占领了荆州,并派关羽镇守,对此,孙权耿耿于怀。
关羽豪情万丈、胆识过人,可以说,当时天下无人能够企及,刘备让他来把守荆州,应该说是万无一失。
但不得不说的是,在蜀汉建立初期,关羽就凭借自己的才能,毅然坐上蜀汉二把手的交椅。
然而,在众多人的追捧之下,他慢慢变得目中无人,孤高自傲,对联盟国东吴,更是不放在眼里。
最甚的一次,孙权为了缓解与蜀国的紧张关系,想着结交关羽,于是派使者带着聘礼,来向关羽的女儿提亲。
而关羽竟然当着下属的面,对使者口出狂言:“虎女焉能嫁犬子!”
面对如此的羞辱,孙权自然怒火中烧,在心中与关羽结下无法消解的仇恨,并暗暗发誓:我定会向全天下证明,到底谁才是虎犬之辈!
之后他密谋对策,伺机杀掉关羽。
2、中计失荆州
这次关羽镇守荆州,为防止吴军进攻,派重兵层层防守。
而孙权的大将吕蒙深知关羽傲慢自负,从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于是,他心生一计。
吕蒙特意装病并辞去大将军一职,让年轻的将领取代自己的位置。
与此同时,他写信对关羽极尽吹捧:关羽英勇善战,所向披靡,没有人是你的对手,轻轻松松就能打败曹军。
关羽看完吕蒙的信后暗自得意:现在荆州主要是防吴国,看来我不用再担心吕蒙来进攻了。
于是,他便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决定亲自率兵北伐,去樊城攻打曹军。
如此一来,荆州城一时空虚。
孙权得此消息,喜出望外:天助我也,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孙权派使者密信曹操:趁关羽出兵之际,我们联手对抗,前后夹击。
曹操为了保全樊城,在慎重考虑后,毅然调五万精兵在樊城与关羽作战,正面牵制住关羽。与此同时,孙权任命吕蒙为大将军,派兵趁机袭击荆州。
吕蒙为了靠近荆州城,让士兵藏进船舱里,船板上的士兵则装扮成商人的模样。
就这样,吕蒙的船队轻松地骗过荆州守将,把船停靠在了荆州城外。
待到夜深人静之时,吕蒙一声令下,船里的士兵便带上武器一起冲上岸,在守城将士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吕蒙发兵攻破了荆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吕蒙白衣渡江”。
最后,荆州落到了孙权手中。
3、败走麦城
而此时,远在樊城的关羽,也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初,关羽简单地以为,攻打只有两千多曹军把守的樊城,定能速战速决,轻而易举就可获胜。
没料到胜利在望之时,曹操的五千多精兵急速赶到施于救援,把关羽打了个措手不及,眼见寡不敌众,蜀军将士志气极为消沉。
恰逢此时,荆州层层失守的消息不断传来,蜀军顿时军心涣散,士兵们想到自己家眷亲人都还留在城内,再也无心作战。
最终,关羽在樊城战败,损失惨重。
关羽失去了根据地,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无奈之下,他只得向远在汉中的刘备求救,但刘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他远在千里之外,山高路远,即使快马加鞭赶到,恐怕也无济于事。
而刘备的义子刘封,则驻守在荆州附近的小州郡,但当他得知关羽的处境后,非但没有发兵解围,反而紧闭城门,丝毫不施于援救。
为何他与关羽的仇恨如此之大?
我们都知道关羽性格刚正不阿,当初刘备的儿子刘禅还没出生时,刘备曾有意立刘封为储君,却遭到关羽的极力反对。
对此,刘封一直念念不忘,并记恨在心,自然不会对关羽施以援手。
此时,成为孤家寡人的关羽,手下只剩数百名士兵,在逃往麦城时,被孙权所俘。
结果可想而知,关羽被孙权杀害。
在关羽死后,蜀汉也迅速走向了衰亡,不得不说,关羽称得上是左右蜀汉命脉的关键人物。
4、精神永流传
关羽英勇一世,战功无数,最后却以“败走麦城”的方式为人生收场。
但纵观当时的蜀汉形势,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关羽的这个结局也许是必然。
在纷争不断的乱世,他只是做了政治上的牺牲品而已,换作谁都逃不掉这样的结局。
关羽一生为人正直,他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老百姓为纪念关羽,在荆州修建了一尊巨大的关公像。
荆州城内至今也还保存着与关羽有关的文化古迹:古城墙、关公伺、关羽庙、卸甲山……
在历史的长河中,关羽忠义、守信、嫉恶如仇的品行会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