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排名(冯小刚贺岁片巅峰之作)
在1997年的《甲方乙方》上映前,中国大陆从未有过什么贺岁电影的说法。在当时人们的固有思维中,临近春节、合家团聚的日子里,谁还会跑去电影院看电影呢?
所以那时电影院在春节前后一个多月基本是空档关门的。直到冯小刚的大胆尝试最终收获了3600万的票房成绩,中国内地才真正有了贺岁档这一说法。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这是当年《甲方乙方》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感觉2017年和1997年,只过了10年,殊不知却已走过20年”这是二十年后的网友们为电影加的感悟。
作为中国贺岁电影的开山之作,《甲方乙方》其实放到今天来看,在叙事架构上依旧有些板块分离的毛病,电影段落之间的过渡转折显得有些生硬。
但是瑕不掩瑜,作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这部电影意义非凡,它承载了无数的欢声笑语和人生感悟。
当年初出茅庐的冯小刚在电影中用平凡的生活本色勾勒出嬉笑怒骂的人生百态,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如今已然是国际大导演的冯小刚显然再也无法拍出当年那股青涩间透着纯真的味道。
同时这部电影也见证了王朔与冯小刚一段珠联璧合的佳话,这样的成就是不可复制的,多年以后两人再度携手拍的《私人订制》就没能重现辉煌。
贺岁三部曲:葛优的黄金岁月
在《甲方乙方》大获成功之后,冯小刚趁热打铁于第二年推出了贺岁电影续作《不见不散》。
这部由葛优、徐帆继续担任主演的贺岁电影讲述了一个独具时代气息的小人物故事。
移民美国洛杉矶多年的北京人刘元与刚到美国为人临时看管房子的北京姑娘李清因为阴差阳错的因缘际会,最终相识相知,并最终通过事业上的共同努力而逐渐相爱。
在赴美移民极其多见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冯小刚用两个小人物的奋斗故事与爱情喜剧,表达出了平凡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同时亦用轻松欢快的故事氛围感染观众,达到了贺岁喜剧应有的水准,是冯小刚早期作品中难得的佳作之一。
而这种结合爱情、喜剧的电影模式多年以后也成为了冯小刚“非诚勿扰”系列的原型。
在结束了《不见不散》之后,冯小刚原定要拍摄的电影是《一声叹息》。
然而,在电影局对“贺岁三部曲”的要求之下,冯小刚被迫重写了一个剧本,拉上葛优,又拍了一部贺岁喜剧,这就是《没完没了》的创作始末。
电影的拍摄不仅使冯小刚倍感煎熬,甚至于主演葛优在拍摄间隙也不止一次和冯小刚打趣道“能不能别拍了!”
最终,《没完没了》作为“贺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虽然在票房成绩上一如既往,但是口碑评价上相比前作有了一定的落差。
正如《北京晨报》后来的评价,“内容样式上的老套以及笑料上的贫乏使观众的热情锐减,属于在电影市场上“先发制人却后劲不足”的影片。”
爱情喜剧的尝试
有了《不见不散》的成功尝试,以及《一声叹息》中对婚姻关系的现实探讨,冯小刚对爱情类型电影的把控几乎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地步。
2008年,年过半百的冯小刚拿出了拍风景大片的阵势,拍出了一部夹杂着人生百味和众多品牌广告植入的爱情喜剧《非诚忽扰》,结果是一炮而红,甚至打破了华语电影在内地历史上的票房记录,电影中的许多段子甚至到了今天也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然,除了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故事剧情,影片中那种对青春一去不复返的缅怀以及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才真正是电影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两年之后,冯小刚又集合了原班人马打造了“非诚忽扰”系列的第二部,将秦奋与笑笑的故事再度演绎。
电影中除了随手可拾的喜剧金句,还把婚姻、人生与生死观念等众多含有深度思考的话题以一种与众不同、诙谐幽默的方式进行了呈现,引人深思。
相比第一部电影,《非诚忽扰2》尤为难得的是,它对当代中国逐渐显现中年危机和夫妻关系问题进行细腻、生动的刻画和表达,透过这部电影人们也能看到许多现实中的影子。
从喜剧到故事的转变
从2007年的《集结号》到2017年的《芳华》,再到今年的这部《只有芸知道》,冯小刚做出了许多喜剧类型电影导演想做却不敢做的尝试和突破。
漫漫人生并不只有欢笑这一种颜色,虽然喜剧是众多类型电影中较容易打动人心的作品,但是战争片、爱情片同样也有着丰富的塑造空间。
在《集结号》中,冯小刚用一种不同往日的深沉与敬意,描摹了一个平凡汉子在面对体制和历史时,非凡的英雄本色。
《集结号》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和小说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在立项之初,从整个故事的发生到结束,怎么看这个故事都不像是能拍出主旋律题材电影的素材,这也成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终婉拒冯小刚请求投资拍摄的缘由之一。
然而,冯小刚的高明就在于他将谷子地这样一个不被理解的英雄和固有历史的反叛者,通过执拗的军人本色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逐步刻画成为了一个烈士英雄的捍卫者。
而电影最终的结局,谷子地与他的四十七个兄弟一同被追授战斗英雄称号,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也正反映出了国家对于谷子地行为的支持与拥护。
《芳华》作为严歌苓历时数年创作出来的佳作,透过一个文工团的兴衰变迁展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并借数个人物的人生际遇逐步深入探讨人性的本真。
最动人的是,通过文工团众人天差地别的今昔对比,作品还勾勒出了四十余年尘封历史下,一去不复返的纯真情怀和主角刘峰谦卑、平凡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荣辱。
和严歌苓一样有着文工团经历的冯小刚在电影《芳华》中,很好的把握住了故事的主体思想和精髓,将原著小说以一种并非表面“形似”,而是深度“神似”的方式转换到大荧幕上。
电影上映后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和优秀口碑,堪称近些年来,江河日下的冯小刚少有的电影佳作。
《芳华》故事创作源于2013年冯小刚和严歌苓的一个约定——因为两人都曾在文工团服役,成长的年代也差不多,所以约好创造一个贴近亲身经历的文工团故事。
在作品完成之后,冯小刚还亲自为作品挑选了名字,取名为《芳华》。小说的成功使得冯小刚的电影改编迅速推进,在小说出版发行的同年,电影也随之上映。按照冯小刚后来的话来说,《芳华》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想拍的电影作品。
如果说《集结号》所描摹的是英雄与烈士被抛弃的苦楚,《芳华》所刻画的是时代与个体相交织的沉重,那么《只有芸知道》则呈现了真情与生命共谱写的赞歌。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两个远离故土的孤独魂灵抛开一切,共同生活,拥有彼此。如果不是片尾的解说和图片,很难相信这样的童话故事情节曾经如此真实的发生在冯小刚的友人身上。相比电影中动人的爱情故事,电影女主角的塑造好像才是这部电影所塑造的真正核心。
片中所塑造的罗芸是独立、果敢的,在一个即便是国外谈恋爱依旧十分保守的九十年代,她敢于独自走进一个认识没多久的男孩子房间。
如果再加上她独自去海鲜市场打工、用一场赌博决定自己的人生大事、办一场只有三个人的婚礼等等这些事情,我们可以无比清晰地看到罗芸从来没有顾及太多世俗的牵绊。
是啊,一个连人生都被早早宣判了的姑娘又有什么好顾忌与害怕的呢?
但她依旧保持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所以她努力工作,渴望见到鲸鱼、大海,在失去自己肚子里的生命时也会沉默。
而当自己视为亲生骨肉的宠物狗不幸患癌去世,她更是久久沉默,用漠然与平静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最后,罗芸又是孤独且缺乏安全感的,而这进一步加深了她对隋东风的爱,终其一生,不离不弃。
这种爱使她在二十岁之后又再活了二十余年的时光,同时使她将自己的秘密保守了一辈子,因为她不想让自己过早成为隋东风生命里的负担。
二十多年转眼便飘散如烟,冯小刚也从当年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如今名冠全国的大导演,他的贺岁片作品注定将成为中国电影史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