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震惊全韩国的真实案件(这19禁收视冠军)
Sir好久没见过如此自信爆棚的电视剧。
一集,担纲的主角们整集没露脸;
两集,脸露了,你却连他们演的是谁都不知道。
且每一集都接近电影体量(时长90分钟)。
劝退?
呵,人家首播就冲上日播榜冠军,还引起国民级讨论。
毒饭们,最近还有人跟你抱怨剧荒的话。
Sir强烈建议你把它甩过去。
真正的硬货,来了。
《窥探》
마우스
tvN出品的准爆款,豆瓣开分8.9。
开场就“杀”得Sir头皮发麻——短短两集,镜头前就死了不下10人。
满屏马赛克,定性19禁(韩剧最高限制级)。
不过先别急,这都常规操作。
它的强大,从开播前就几乎注定。
韩国悬疑剧有三宝:真实案件改编,大尺度,大变态。
随便占一个标签都容易出爆款,《信号》《秘密森林》《恶之花》......
《窥探》一下占齐三个。
灵感来源于2017年震惊全韩国的“仁川女童分尸案”。
尺度?变态?
肯定少不了。
每集片头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温馨提示”。
“对儿童演员进行了心理辅导
动物相关的场景大部分采用了CG处理”
△ 字幕来源:TSKS韩剧社,下同
就这,它还没满足。
《窥探》的改编,直接把“现实案件”上升到另一维度。
甚至融入了科幻和伦理色彩。
《纽约时报》在15年曾开过一个脑洞:
如果能穿越时空,你会杀死婴儿时期的希特勒吗?
结果:42%网友选择“会”;30%“不会”;28%放弃。
问题背后指向的,是一个经典的道德困境——未成形的恶魔,是恶魔吗?
这问题太大了,当即引起全球范围的讨论。
现在,如果Sir把问题缩小一点。
变成:
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未来会成为“希特勒”,你会?
如果你知道自己未来就是“希特勒”,你又会?
打住。
带着问题,先开撸。
01
坏基因
1995年,英国高校中。
一个设想正在被提起。
教授在台上说:世界上有1%的人DNA里具有一种“病态人格基因”。
纯粹的,邪恶的,会遗传的“坏基因”。
啥,坏人是先天决定的?
知道你不信,教授随即给出证据:
“那些历史上著名的大坏蛋,查尔斯·曼森(曾杀害《罗斯玛丽的婴儿》导演的妻子莎郎·塔特),泰德·邦迪(《沉默的羔羊》原型之一)等,都被检测出携带这种基因。”
这发现可不得了。
几天后,韩国国会就提起一则法案:
既然通过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分辨出未来的变态、战争狂、连环杀人魔……
那么干脆全民检测,一旦发现病态基因,国家可不经过父母同意,强制堕胎。
荒唐?
表决结果,四比四平。
没办法,眼下韩国就有一个恐怖杀人狂。
前几天,河道里又出现一具尸体。
女性,无头,手侧还有一串代码。
近一年来,第18起相似案子。
受害者无一例外都会被残忍地割头。
凶手,外号“头颅猎人”。
警方束手无策,执政党受到民众的强烈质疑,急需推出犯罪预防机制安抚民心。
基因检测法案顺势出现。
虽不能找到凶手,但一劳永逸,打造没有犯罪的乌托邦,太诱人了。
当然法案最终没通过。
一则由于政客们为迅速止损而提出的“懒政”,不会轻易实施。
但,蝴蝶煽动了翅膀。
飓风还远吗?
02
二代
提出设想的博士被紧急请回韩国提案,却白忙活一场。
作为学者,虽然失望,也算意料之中吧。
于是趁有时间,去看望他做医生的老友,度过温暖的一晚。
同一晚,“头颅猎人”再次出手。
目标:雪夜露营的一家四口。
瞬间——爸爸、妈妈、哥哥,逐个送命。
唯一好消息,三人拼死保下了最小的弟弟。
被藏在行李箱中的弟弟,目睹杀人全过程。
这一疏漏,让案件直接大反转。
事后,哥哥在医院的重症室抢救,弟弟瑟缩在地上。
面对警察的询问,弟弟一问三不知。
直到,他指着一张海报,害怕地哭起来。
△ 注意黄衣服,后面要考
才开场就找到凶手了?
没那么顺利。
海报上,是韩国著名的脑神经外科医生,韩书俊。
也是刚刚提到的博士的好友。
儒雅帅气、文质彬彬、笑容可亲、知识渊博……还有一个相爱的孕妻。
这,杀人狂?
开什么玩笑。
警察连夜突击搜查,果然啥都没找到。
误会?
悄悄藏在警车里的弟弟不管,看见仇人直接往他脸上挥刀。
众人在制止过程中,撞倒了医生门口的雪人。
啪——雪人裂开,掉出黑色塑料袋。
对,人头。
妈妈的人头。
人证物证俱在,可医生淡定得一批:雪人不是我堆的。
凶器、证物上无指纹,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医生与案件的直接联系。
真被冤枉了?
下一秒又被打脸。
妻子在警局外,冷冰冰地举起一张照片。
上面正是医生在堆雪人。
医生依然眉目含笑,慢慢吐出几个字。
“真是,老婆你就是性子急”
生动演绎什么叫衣冠禽兽。
一集过半,头颅猎人顺利落网,剧终?
不对,剧才开始啊!
还记得提到的病态人格基因吗?
此类人格特点:无共情能力,缺乏同理心,易怒好攻击,善伪装。
重点,可遗传。
就这个重要线索,直接打开剧集真正的主线。
注意两句台词。
一句,杀人狂韩书俊被捕前,与怀孕妻子的对话:
- 你为什么跟我结婚?
- 哎,算是一种种族繁殖吧,我需要自己的孩子,我的韩书俊二代。
另一句,十年后。
教堂内,一个小男孩正在祷告。
“恳求不要让我变成怪物”
没错,他才是故事主角。
《窥探》的开场确实生猛。
又不只有生猛。
当你以为它会在悬案、凶杀、猎奇的方向一路飞驰时,它告诉你:
车,还没开呢。
03
老鼠
刚说的,都还只是《窥探》第一集内容。
信息量爆炸?脑子用不过来?
这才哪到哪。
剧中,老猎头(头颅猎人)的妻子有过两次扼杀的机会。
一次是怀孕时,检测出孩子的确遗传了病态人格基因;
一次是看到孩子要活埋弟弟,一气之下想要掐死他。
结果呢?
她下不去手。
这下好了,拥有强大基因的“二代”,直接来了个大升级。
十五年后,2020年,社会再次陷入恐慌。
两具尸体:
男性,拳击馆内被绑在椅子上活活烧死,是曾经头颅案的被害者家属;
女性,被弃尸排水道内,单亲妈妈。
明明两具尸体死因不同,身份不同,看起来没啥联系。
可一个醉酒警察偏偏在媒体面前认定:
绝对同一凶手作案。
这个失态的警察,叫高武治(李熙俊 饰)。
也是前面提到的,那一家四口中的黄衣弟弟。
看着不靠谱,但推测不是没有来由。
凭着尸体的一个部位,中指。
两具尸体,都在竖中指。
而且都是被人掰断骨头竖起来的。
干嘛?
骂人啊。
骂谁?
两个中指指向的对象都是,教堂。
拳击馆内的一本《圣经》还沾满了血,含义不言而喻。
同时,两名受害者都被拿走了珍贵的东西。
基本可以确定,凶手是个有战利品收集癖的连环杀人狂。
另一个主角,巡警郑巴凛(李昇基 饰)也碰到怪事。
监狱演出中,他带来魔术表演。
本是大变活人,没想到变出个濒死的人。
还是自己的狱警好友。
死状熟悉:
中指和食指被砍断,手表被拿走。
离奇?
所有离奇事件,最终在一个事实面前形成闭环。
出事的监狱——就是老猎头正在服刑的监狱。
没想到吧!
爽,太爽了。
虽然《窥探》每集时长很长,Sir却一点没觉得累。
只看前两集,剧情之间就已经拉开差距。
如果说第一集是在讲,恶的狂放;
第二集则是在讲,恶的潜伏。
留意《窥探》的英文剧名:Mouse,老鼠。
一则寓言故事,老鼠与蛇。
剧中出现两次这样的场景:
幼儿园孩子在动物园里看蛇,其中一小屁孩绕到后面,将老鼠放进箱内。
捕手和猎物。
老鼠死定了?
“嘶”。
巨蛇张口,小孩们哭喊着四散。
只有那个小孩站在那,津津有味地看着。
看什么?
好戏才开始:转眼,老鼠跳在蛇身上开始反咬。
胜负未分,小孩已露出玩味的笑容。
他,五岁的小猎头。
老鼠,就是他自己的比喻:
表面,他常被认为是弱小的一方,躲在阴暗角落逃窜。
实际上,警觉性高,智商高,同时,极易携带病毒。
正如人们看到老猎头,唯一的感慨:
“跟我们长得一样啊”
一场关于“谁是蛇,谁是老鼠”的推理游戏开始。
Sir翻开《窥探》的豆瓣页面,全是观众自发的推理:
究竟谁是韩书俊的二代?
有的在翻演员表。
有的在对比小演员的面容……
抱歉,Sir要插一嘴。
你们可能找错重点了。
这游戏的目标,不是“找蛇”或“找老鼠”。
——你要找的,是那只你以为是老鼠,实际潜伏在身边的毒蛇。
04
99%和1%
看到这……信息量太大?脑子不够用?
行,Sir先降降速,说说现实背景。
2017年,韩国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骇人杀人案。
仁川女童分尸案。
骇人原因有四:
第一,受害者仅为8岁女童,均残忍分尸;
第二,犯罪嫌疑人同样未成年,一名17岁女高中生;
第三,杀人动机。
据悉,这是嫌疑人与网恋女友玩的一场“杀人游戏”。
她们共同策划了这起杀人案,嫌疑人还将尸块打包作为礼物送给女友。
她们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毫无悔意。
因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她们无法对任何人的疼痛、悲伤、愤怒感同身受,悔恨和负罪感也就无从谈起。
编剧崔兰在目睹这则新闻后,感到愤恨,以此为原型写下剧本。
本意是“希望能在剧中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同时抛出一个开放性辩题:
如果基因能够决定犯罪,是否要扼杀?
辩论双方,当然会第一时间想到伦理、人权、正义……
唯独,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X因素”——天才基因。
剧中两个数据频繁被提起。
99%和1%。
世界上有1%的人患有病态人格基因;
而这1%的人里,99%是“铁坏人”,另外1%,则是携带“天才基因”。
恶魔和天才,怎么选?
这也是法案没通过的一大原因。
被堕掉的胎儿中,有希特勒,也有莫扎特和爱迪生。
这也是《窥探》编剧埋下最狡猾的一处伏笔。
已知信息:
小猎头IQ在160以上。
他或许就是那1%的天才?
不是不可能。
因为从小带着“怪物”标签,后爸打他。
亲妈骂他,随时想掐死他。
连他自己,都认定自己是个“怪胎”。
什么意思?
很有可能——作为1%的天才,在“怪物”标签下,逐渐长成恶魔。
这还不是最可怕。
看看基因正常的人。
警察高武治,属于99%的普通人。
但因为童年的遭遇,他逐渐变成一个对罪犯毫无同情心的人。
暴力执法,随意用枪,把犯罪嫌疑人逼上天台。
看到嫌疑人跳楼,他无语——真没出息。
他难道不也长成恶魔?
Sir现在理解《窥探》的自信从哪来了。
短短两集,变幻莫测。
蛇,老鼠,旁观者,陆续出场,随时切换。
好戏刚开始。
它露出线索,大方让你窥探,因为“窥探”本身,就是最大的陷阱。
答案其实不重要。
因为——当我们以“恶魔”“天才”“普通”的标签去划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时。
每一个,都是数据的100%。
每一个,又都是人性的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超有钱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