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祛湿散寒的方子藿香正气水主要用的就是藿香佩兰这两味芳香的药材。
这样看来,中医祛湿的方法可以五管齐下啊:利湿、渗湿、燥湿、风胜于湿,芳香化湿。

这五种祛湿的方法再好也只是治标,并不治本。
见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不然你一边祛湿,另外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你不是白浪费功夫了吗?
怎么治本?中医五行当中谁克水来着?对喽,就是土。
这土是什么呢?就是脾嘛,脾属土。所以要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好好健脾。
还有,《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的来源就是脾,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祛湿除了健脾,还要扶阳,因为阳气是湿气的克星,湿气本质上属于阴邪,需要阳气来化它。所以凡是以伤害阳气为主的祛湿方子都不能久服,只能救急,如果要长期服用,必须加入扶阳的药材。
有没有一个方子能够把五种祛湿方法都包含进去,又能够彻底把脾胃健运起来还不伤阳气呢?这就是一个祛湿茶。方子如下:
怀山药、莲子、白扁豆、茯苓、薏苡仁、赤小豆、荷叶、桔梗、杏仁、陈皮、山楂、麦芽、砂仁、草果、肉桂、生姜、大枣、甘草。
首先说利湿。利湿用什么呢?利湿可以用茯苓、炒薏米、荷叶,赤小豆,直接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简单爽快。
其次是渗湿,渗湿可以用肉桂与生姜,肉桂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同样与生姜一起可以解表发汗,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
再次是燥湿,燥湿可以用陈皮、肉桂,肉桂可以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陈皮苦温,直接燥湿化痰。
风胜湿用什么呢?陈皮与砂仁。
陈皮可以疏肝理气,让肝条达起来,肝一高兴就会春风拂面。砂仁也可以行气,让你的胃动力十足。
那么芳香化湿呢?
可以用陈皮、砂仁与草果。砂仁有一股特别芳香,芳香的东西可以醒脾,砂仁又是温的,脾得温则运,只要脾健运起来了,湿气的源头就解决了。草果,是厨房最常用的香料,红烧肉必须用,为啥,可以化掉红烧肉里面的湿气。
前面说过,这五种方法是治标,真正的治本必须要健脾,健脾才是祛湿的根本之道,所以必须启动脾胃功能。
如果启动脾胃功能,让脾胃这个中心轮子转起来呢?这里用了张仲景经常用的脾三味生姜、大枣与甘草。然后再加入直接健脾的白扁豆,妥妥的。
最后还要温阳,温阳用肉桂再合适不过了,肉桂一味可以温心阳肺阳还有肾阳。
为什么要加入一点山楂与麦芽呢,为了给邪气一个出路,为了消食化积,积食堵在脾胃,脾胃就很辛苦,湿气很难运化出去。现在的人吃得太多太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积食。
为什么又加了一点桔梗与杏仁呢?这是一个药对,目的是为了化痰。因为湿气久了慢慢会凝聚成痰,现在的女人十个八个都有痰。
祛湿,祛湿,毕竟属于泄法,虽然方子配伍精妙,但总会消耗一点正气的,如何把这点正气补回来?这里用了山药与莲子,直接补脾。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利湿、渗湿、燥湿、风胜于湿,芳香化湿一起来,健脾与扶阳双保险,不可谓不强大,不可谓不精妙。方子用的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非常安全,药不可以天天吃,食疗是可以长久的。
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小便次数多了,尿液不浑浊不黄了。有的小伙伴用完大便干爽了,排便后感觉身体非常轻松,慢性腹泻也改善了。
有的小伙伴用完嘴巴舒服多了,口气也清新了,痰也少了很多。有的小伙伴用完感觉胃口好了很多,胃不胀了,甚至大舌头、花边舌也改善了很多。
无论你是寒湿还是湿热都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