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人们自然会想起那苍茫茂盛的原始热带雨林,想起铺金镶玉的田园坝子,想起苍翠欲滴的茶山胶林,想起云雾之中的山寨和凤尾竹下的竹楼,想起金光璀璨的金塔、佛寺和庄严肃穆的寨门、竜林,想起身姿婀娜的仆少(傣族少女)和活泼大方的阿布(僾伲姑娘)…
然而,最最令人魂牵梦绕和难以忘怀的,还是那婀娜多姿的孔雀舞、古朴粗狂的大鼓舞、矫健潇洒的象脚鼓舞、热情欢快的僾伲“的拨撮”、如醉如痴的“三跺脚”、轻盈飘逸的拉祜毛巾舞、原始风趣的马鹿舞、芦笙舞…西双版纳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让这块绿宝地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西双版纳群文》将分期介绍西双版纳州六个主体民族优秀的民族歌舞、礼仪、服饰、饮食等传统文化,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傣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及西双版纳州傣族特有舞蹈和基本动律。
一、流传于整个傣族地区的舞蹈,也是傣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1、戛光舞
“光”—傣语即“鼓”的意思。戛光舞是一种打起鼓就集中在鼓周围跳的舞蹈。是傣族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特色、最普及的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傣族地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每当节日或丰收的日子,或聚会、或高兴时,人们只要听到鼓声就会跳起来。它不拘形式,不分时间地点。舞蹈动作虽然不多,但特点突出,随着鼓声,在屈膝半蹲姿态上均匀地颤动,手臂保持三道弯的后轮翻转和内曲,手脚顺边同时动作,也可原地上身转动,脚辗转90度或180度。老人一般动作较慢,颤动大,身子前俯后仰弧度大,年轻人一般跳的较快,身子前俯后仰弧度小、颤动小。舞蹈当中,也有时全蹲下,有时离地跳起,并不时的发出欢呼声。
2、象脚鼓舞
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分为长象脚鼓、中象脚鼓、小象脚鼓、两面鼓、大鼓。象脚鼓舞也是傣族地区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过去在节日里或栽秧、割谷子时都要敲响象脚鼓,特别是插下秧后,每天晚上都可听见傣族村寨传出象脚鼓声。人们说“打一鼓槌,谷子饱一截”,并形成了赛鼓的风俗习惯。虽然随着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县城周边的村寨这一风俗逐渐淡化,但在乡镇的村寨还是有保留。
小象脚鼓为西双版纳州独有,舞步灵活跳跃,以斗鼓、赛鼓为特点,一般为二人对赛,斗和赛中以灵活、机智的进攻、退让、最后抓住对方帽子或包头为胜。
3、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它在盛大的节日和隆重的聚会时才表演。虽然孔雀舞是德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传承人都在德宏,但刀美兰、杨丽萍两位世界级的孔雀舞精灵却是从西双版纳飞出,说明孔雀舞在西双版纳具有一定的地位,早些时候的《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就将双人孔雀舞发挥到极致。西双版纳孔雀舞至今保持一雌一雄的表演,戴假面,有孔雀架子。步伐基本上是碎步和戛光步,手上动作有平摆翻腕、内曲、单手转腕等几个动作。
二、西双版纳特有的傣族舞蹈
1、依拉贺
过去为一种男子群众自娱性舞蹈,解放后,男女都可以跳。过傣历新年、傣历十二月十四日“开门节”时、或平时高兴时,边唱边跳,唱完一段后,众欢呼“水.水.水水水”。因每一段唱词后面都有“依拉贺”这几个音,所以大家把这种舞蹈称之为跳“依拉贺”。
“依拉贺”,动作不复杂,但特点突出,随着鼓、铓、鑔的节奏,在屈膝半蹲姿态上颤动,手臂保持三道弯的后轮翻腕和内曲,手脚多顺边同时动作。也有右手持扇于胸前,只是另一手动,动律及舞蹈特点基本上与“戛光”相同,基本上属于“戛光”的一种舞蹈形式。
2、烦扁
“扁”的含意是孔雀开屏,此舞专为宣慰所用,属宫廷舞性质。过去宣慰使司署里有专门管此舞的官,叫“纳扁”,土司出巡时要跳了此舞才上大象或马,回来要跳了此舞才下大象或马。意为宣慰扫去地上的灰尘和为他祝福。动作风格特点与“戛光”相同,手作云拉手和顺地扫,脚缓缓移动,随着顺地扫时有转圈等动作。
3、蜡条舞
“蜡条舞”为一种表演性的仪式舞蹈,也是一种宫廷性舞蹈,在鼓、铓、鑔“勐、萨、松”的伴奏声中,双手执点燃的蜡条起舞。手上动作为在外掏基础上的变化,脚上动作为上步屈膝半蹲,整个造型具有浓厚的傣族舞蹈特点。过去此舞要在大的宗教节日演出,近年来,已被挖掘提升为舞台表演的舞蹈。
三、傣族舞蹈基本姿态与动律
1、基本动律
傣族舞蹈舞姿优美、外柔内刚、感情内在,极具韧性。舞蹈以小腿的敏捷动作、膝部的弹性起伏、躯干与手臂多变的“三道弯”造型,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及头部、眼神的和谐配合,形成了柔中带刚的独特风格。双腿半蹲、上身向旁倾斜为基本动作。舞时一般以腿在半蹲状态做重拍向下,节奏均匀地上下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这是最基本的动律特点。只是象脚鼓舞趋于热烈,孔雀舞细腻含蓄,“依拉贺”欢快风趣。民间艺人将傣族舞蹈的特点归纳为“天上飞,水上漂,麂子蹬,马鹿跳”,前两句是指女性舞蹈,后两句是指男性舞蹈,生动形象,十分贴切。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傣族的居住环境、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服饰装扮等因素密切相关。西双版纳有“植物王国”、“天然动物园”等美誉,故傣族舞蹈多是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灵化。同时,又因服饰(如筒裙)和宗教信仰(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等的制约,舞步不可能大跨度地腾越,只能是姗姗而行,但又柔中带刚,表达了傣族含蓄而坚毅、顽强进取而又风度潇洒的特殊气质。
2、身体的基本姿态(以右为例)
身体对2方向,脚站点丁字位,双腿半蹲,两膝外开,双手叉腰,肘微向后,身体向右旁倾斜约25度,左边胸向前挺出,眼看8方向上方,要挺胸抬头,有自豪之感,三道弯曲线条角度要准确。
3、手的形状
手形有六种,应用较多的为掌形,其次是冠形和爪形,嘴形和叶形是个别舞蹈才用。曲掌是动作中的特有手形,是翻腕动作的一个主要动作。
掌形:托掌、立掌、提腕掌、横立掌
冠形:食指及大拇指相对弯曲靠拢,形成一个圆形,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伸直像扇形张开,整个手型像孔雀头,三个伸直的手指像孔雀头顶上的羽毛冠。
爪形;食指以第二关节向内弯曲,大拇指从第一关节向上弯曲(或不弯曲),两指相对形成一个“C”字形,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像扇形张开,整个手型像孔雀脚爪一样。
嘴形:食指向前伸直从第三指关节处向下弯曲,并靠大指、食指与大拇指成一个三角形,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像扇形张开,整个手型像孔雀尖嘴。
叶形:大指伸直,虎口关,并向食指靠拢,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向扇形张开,手掌及手指用力伸直,使手掌沿微向上翘,整个手型像叶子树的叶子形状。
曲掌:四直并拢,从第三关节处向掌心弯曲,其他关节只是微弯曲,大指从虎口处向掌心外伸开,成掌心向上的曲掌状。
4、手的位置
低展翅:右手在右旁,曲肘弯臂,肘向下,小臂向右斜前上方,掌心对右斜前下方,手指对右斜后上方,手腕微按。(左相反)
高展翅:左手曲肘弯臂,做横立掌在头旁左斜上方,手肘微向上架,掌心对左旁,手指对前。右手在右胯旁,曲肘弯臂做横立掌,掌心向下,手指对左斜前。
平展翅:右手在山膀为,曲肘弯臂横立掌,左手在左胯旁,曲肘弯臂横立掌。
双平展翅:双手在双山膀为,弯臂立掌,掌心对两旁。
双合展翅:双手在双托掌位,弯臂并提手腕,两手臂相对,两手肘及掌心对两旁,手指对两斜上方。
双抱翅:两手在胸前,曲肘弯臂做立掌,双手臂交叉,掌心对两斜前方。
单抱翅:右手在胸前,曲肘弯臂做立掌,掌心对左斜前方,左手在左胯旁,曲肘弯臂做横立掌。
合抱翅:右手在合翅位,左手在抱翅位,手做提腕掌。
顺展翅:双手臂在顺风旗位,右手做托掌,左手在山膀位做立式掌。
侧展翅:左手在山膀位曲肘弯臂做提腕掌,手肘向后,手指向前,手指对左旁。右手在胸前抱翅位,做曲臂弯肘、提腕掌,掌心向前,手指对左斜前方。
5、脚的位置
点丁字位(以右为例):左脚全脚点地,脚尖对8方向,右脚尖对2方向,右脚跟对左脚腰,相距约一拳,脚跟提起、脚趾点地,两腿半蹲,两膝对左右两斜前方,保持开的状态。
跟点丁字位(右为例):左脚全脚着地,脚尖对8方向,右脚尖对2方向,右脚跟对左脚腰,相距约一拳,脚跟点地,脚尖翘起,两腿半蹲,两膝对左右两斜前方,保持开的状态。
之字位(以右为例):左脚全脚着地,脚尖对8方向,右脚在左脚正前方距约一拳处全脚着地,脚尖对2方向,两腿半蹲,两膝对左右斜前方,保持开的状态。
点之字位:整个位置要求与之字位相同,但前边一只脚跟提起,脚趾点地,重心在后边一只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