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傣族的节日有哪些泼水节)
大家好,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傣族的节日有哪些泼水节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和傣族的节日有哪些泼水节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云南的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导读:云南是一个拥有多个少数民族的省市,其中一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在这里非常出名,每年还会安排节假日来庆祝,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那么,你知道云南的泼水节是什么节日?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看看我的介绍吧。
云南的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4月13-16日),一般持续37天。
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庆祝活动长达三七天。天叫“网霉”(死的意思)。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大家去赶摆、赛龙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网脑”(臭的意思)这天被认为不干净,要沐浴、洗头、理发、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举行赶摆,放烟火,放孔明灯,把一年中的疾、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这两天在傣历里,认为是“空日子” 不称在旧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网玛”(意为神灵,也是岁首之意)。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然后逐渐传入到印度、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泼水节当天,人们会在沐浴礼佛后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是泼水节主要的庆祝仪式。
云南泼水节的来历传说
相传,傣族家乡非常的美丽,人民的生活也非常安逸。突然有,来了一个火魔,为非作歹,**,把傣族家乡变得酷热难耐,寸草不生。人民对它恨得咬牙切齿,一直在寻找时机消灭它。
后来发生了更不可思议的事情,火魔抢了7个漂亮的姑娘。有一个小的姑娘叫南粽布,想方设法骗得了火魔的宠爱,在傣足日历中的六月的陪他喝酒。当火魔喝醉以后,南粽布拼命的吹捧火魔的本领,说他什么都不怕,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由于火魔喝醉了,也是非常的得意,就说,我是什么都不怕,但我就怕一样,怕我自己的头发勒住我自己的脖子。
南粽布趁着火魔鼾声四起睡熟的时候,从火魔的头上拔下来一个长长的头发,用力缠绕在它的脖子上,果然头掉了下来,她非常高兴,以为火魔彻底的死去了,可万万没想到,这颗头滚到哪里哪里就熊熊大火。南粽布大声呼叫,其他的六个姐妹跑了过来,其中有一个情急之下把火魔的头提了起来,突然发现,它的头离开地面火就灭了,一放到地下,又着了起来。
就这样,七个人轮流抱着火魔的头,由于这颗头非常的热,只能不停的往上浇水降温。她们一个人抱一年,一直抱了七个年头火魔才死去。
七姐妹为民除害,为了纪念她们勇敢和勇于奉献精神每年的傣历六月都要举办泼水节。年轻人放鞭炮、载歌载舞、赛龙舟,热闹三四天。
云南泼水节有什么传统活动
1、歌舞活动
上七八十岁的老人,下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共聚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傣家人在泼水节,喜欢排成队伍,敲着芒锣,擂起象脚鼓,集体跳起“依拉贺”舞,挨家挨户去拜年,祝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2、浴佛
在“麦日”(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3、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4、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5、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高升放得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6、放孔明灯
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7、边交会
由泰国那边的小商人过来买卖当地特色、小吃,以此增加两国的友谊,意义重大。边交会一般持续3天,泼水节的前3天都有,此后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等。
傣族泼水节是什么?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德宏、西双版纳和红河一带。他们的聚居地土地肥美富饶。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们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泼水节是傣族隆重的节日之一,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泼水节期间人们相互泼水,具有消灾去,祈求幸福吉祥的内在含义。而泼水节在新年又蕴含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关于傣族泼水节的形成,应从“泼寒胡戏”说起。向达先生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中言及“泼寒胡戏”的起源时说:“所谓苏莫遮之乞寒胡戏。原本出于伊兰,传印度以及龟兹;中国之乞寒戏当又由龟兹传来也。”“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有的史学家认为,古代早已有以浇泼净水为戏的风俗,早记载见于《周书·宣帝纪》:北周宣帝(579)时,曾经“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双纵胡人乞寒,用水浇泼为戏乐”。可见,“泼寒胡戏”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此后,这个风俗由宫廷传到民间,唐中宗(705-709)时,已经盛行于我国中原地区。后来“泼寒胡戏”传入掸、傣民族后,促成泼水节的形成。
泼水节一景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多数在傣历的六月下旬,少数年份在七月初,传统的过节时间,一般是3天(有时为4天)。民间泼水节的过程是这样的:节日来临之前,家家要缝新衣,买新伞,备办节日盛装。每个村寨都要制作高升、礼花、装饰龙舟,开展划船训练,青年人还要排练节目,作歌舞表演。节日的前,男女老少都要沐浴更衣,清晨,要到山上摘来鲜花以备彩礼花房和洒水之用。节日天称为“麦”,相当于阴历的除夕,各户要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饭。清晨,人们抬着象征吉祥的白象绿马,各种佛幡和佛像等物,一路游行到寺院。把供品和鲜花献给佛祖,然后端坐聆听佛爷诵经,称为赕佛。赕佛之后,人们将**佛像抬院中,为之滴水,称为浴佛。接着把清水倒进木雕彩绘十分精美的龙背槽内,流入龙口,浇泼在龙口下花房中的汉白玉佛身上,这便是“龙喷香雨泼佛身”的形象演出。再浇泼在谷穗和鲜花上面,祈求五谷丰登,生活似锦。当中午烈日当空,人们便开始相互泼洒清水,以示去灾免难,相互祝福。这时候,广场和街道上年轻人尽情泼水游戏,青树下男女青年丢包求偶,江边上围观放高升,赛龙舟。放高升,据说,这是邀请神仙来人间过年的请柬。入夜,要放孔明灯,唱傣戏和演出各种文艺节目。孔明灯,据说是古代的傣族用来测量风向,观察气象的。节日的第二天称为“脑”,是个多余的日子,不计算在旧年内,也不计算在新年内,称为空日,传说这天就是捧麻点达腊头颅腐烂之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说就是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惯将这称为日子来临。按照古俗,这天要“赶摆”、放高升、划龙船庆祝新年的来临。第二天和第三天,中、老年人,每天上午仍需到寺院去听经拜佛,以求神佛保佑全家人清吉平安,五谷丰登。在节日里,家家要杀猪宰牛做年糕,准备丰盛的年饭,宴请亲朋好友。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一个传说: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麻点达腊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那时,傣族居住的地方,风调雨顺,人民安康幸福,孔雀成群,大象结队,蝶飞凤舞,欢乐吉祥。但是,捧麻点达腊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施灾于人类。他乱热播冷,弄得世间三季相淆,雨旱热冷不分,昼不见阳光,夜不见月亮,要雨无雨,要风无风,万物萧疏,瘟疫流行。恶神播下的灾难,使人类面临绝境。这时候,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英打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英打提拉查明实情,知道是捧麻点达腊有意祸害人间,就派天兵天将去收服他,但是捧麻点达腊有生而不死的法术,众天兵天将都对他无计可施。于是,英打提拉只好变化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以串姑娘的名义,悄悄进入捧麻点达腊的宫殿,去寻找他的七个女儿,打探恶神的生死秘诀。七个姑娘同时爱上他。英打提拉立即恢复容颜,把她们的父降灾人类。使世间万物遭到灭顶之灾的实情告诉了七位善良的姑娘。七位姑娘感到又痛恨又惋惜,但是为了使人间免除灾难,决意帮助英打提拉除掉生父,拯救世间万物。她们暗暗寻找除掉父亲的方法。有,捧麻点达腊喝醉了,向七个女儿吐露了秘密。他对女儿们说,他法术高明,就是天也无法置他于死地。因为他不怕刀劈斧剁、剑刺弓射,也不怕火烧水淹,他怕的东西仅仅是自己头顶上的头发弓赛宰(直译为心弦弓)。七位姑娘探出恶神的生死秘诀,心中暗暗高兴。在捧麻点达腊不注意的时候,七位姑娘趁机剪下他的一撮长发作弓弦,制造了一张弓赛宰。她们用弓赛宰的弓弦在捧麻点达腊的脖子上一划,恶神的头颅便落了下来。可是那魔头一落到地面便四面喷火,越扑火势越大。七位姑娘怕大火给天上、人间造成灾难,只好将那魔头抱了起来。说来也怪,魔头一碰到姑娘们的身体,魔火便顿然熄灭。于是,姑娘们轮流抱住魔头,一换,每轮换一次便互相泼水,冲洗身上污物,直到魔头完全腐烂之日,又欢蹦跳跃地互相泼水相庆。从那以后,傣族群众便用泼水活动来纪念善良的姑娘大义灭亲,使人类免遭灭顶之灾的功绩。传说,过新年时互相泼水,还能除污驱邪,消灾免难。
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泼水节的介绍
1、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盛大的传统节日。中国傣族节期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现已固定在公历4月1315日。
2、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加了游行、文艺汇演、电影晚会、展览和物资交流等新内容。泰国、缅甸、老挝等国都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欢度此节。
泼水节是什么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7天。
有关泼水节的由来意义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好了,关于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和傣族的节日有哪些泼水节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