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反秦却不反汉的原因(秦人为什么不反汉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但是秦朝又非常的短命,只存在14年就亡于秦二世。我们在讨论秦末各地爆发起义天下大乱原因的时候,通常都认为是因为秦朝苛政,人们不堪忍受秦朝的严酷统治,所以纷纷揭竿而起,苛政确实是导致秦末乱局的主要原因,而六国的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但是秦朝又非常的短命,只存在14年就亡于秦二世。我们在讨论秦末各地爆发起义天下大乱原因的时候,通常都认为是因为秦朝苛政,人们不堪忍受秦朝的严酷统治,所以纷纷揭竿而起,苛政确实是导致秦末乱局的主要原因,而六国的复辟最终决定了秦的灭亡。
我们在看秦末这段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那就是在秦朝建立以前,中国已经经历了从西周到战国。长达800年的封建时期。也就是经历了这样长的时期,封建的各个主权国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一旦秦朝廷无力控制地方时,各个封建主权国也将纷纷复辟,分裂秦朝国土,正是这样的力量最终灭亡了秦朝。
周朝封建制度下的各个政权都是独立的主权国。打一个比方,当时的魏国人看秦国人,就跟现在中国人看外国人差不多,所以天下忽然由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人们自然是无法适应的。如果考虑到这个大前提,再去看一看秦末的纷乱局面,就会发现,当时的起义绝不是反对秦朝苛政这么简单。
当时秦末的起义军领袖和各个诸侯的首要目的,其实是让天下重新回到战国时的封建王国。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到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在这期间,中原大地上至少经历了三次变革、重组。从陈胜起义后的平民王政到薛县会议的王政复国,最后到了项羽的封王建国:
第一,陈胜起义引领平民王政;
第二,薛县会议主导王政复国;
第三,项羽推行的封王建国;
平民政权建立
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问题,陈胜起义如何引领平民王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打响了推翻秦王朝暴政统治的第一枪,而这次起义最积极的意义在于以这次起义为契机,之前被秦国灭掉的楚赵燕齐魏,这五国纷纷复国。而五国之中又是以陈胜复兴的楚国为主导,在战国末期的时候,楚国是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阻碍。那么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以楚国为主导复兴的五国,又再次重现了战国末期天下的格局。可这时复兴的这些诸侯国已经和战国时期的政权性质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多数都是由像陈胜这样的平民建立的政权。
那么这些平民政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就与大泽乡起义以后,陈胜所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后迅速攻占了大泽乡所在的祁县,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宿州。之后陈胜以祁县为根据地,率主力向西进军,一直打到陈郡的治所陈县,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攻占陈县,是陈胜起义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是陈胜攻占的第一座郡制级别的大城。
同时陈县曾经是楚国的旧都,战国末期楚国曾经在这里重挫过不可一世的秦军。占领陈县以后,陈胜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政治条件,决定建号称王,取国号为张楚,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这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因为在此之前称王都是贵族独有的特权。陈胜以平民身份称王,可以说是打破了贵族对王权的垄断,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建立的政权就此诞生了。
燕赵复国
张楚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潮,高高飘扬的“张楚”大旗,成了农民起义中心的标志,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政权建立后,陈胜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要将战果进一步扩大,他命令主力继续向西进军,意图攻下函谷关,进而占领秦朝首都咸阳。
同时命部将宋留将兵迂回南阳,继而进攻秦国重要门户武关。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市、召平等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燕赵地区。武臣进入赵国之后,一方面对赵国人采取舆论攻势,唤起赵国人对秦国的仇恨,同时又对秦朝的官吏是行怀柔招降政策。沿途队伍不断壮大,得数万人,连续攻下赵地十余城。
在占领原赵国首都邯郸之后,武臣效仿陈胜自立为赵王,赵国成为继楚国之后第二个得到复国的国家。此后,武臣脱离陈胜的领导,开始巩固自己的势力。不接受陈胜的节制,拒绝响应陈胜西进击秦的号召,他派出韩广北上攻取燕地,企图将燕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结果韩广一到燕地就很受欢迎,韩广本身又是燕国人,就被当地贵族立为燕王,燕国也得到了复国。
魏国复国
赵国与燕国相继得到了复国,那么魏国战场进展如何呢,陈胜派到魏国的周市率军一路北上,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打下了大半个魏国。此时周市的部将都希望周市可以自立为魏王,新赵王武臣和新燕王韩广也积极怂恿周市称王,因为魏国地处赵国的南部,距离楚国更近,所以他们希望借助周市来缓解来自张楚陈胜的压力。但是周市却回绝了这些人的请求,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 于是,周市到陈县迎接魏国王族后代魏咎,魏国也就此复国了。
齐国复国
齐国方面,周市在打下魏国之后,继续向东进攻狄县,狄县闭城固守。而在狄城居住的齐王室后人田儋,在当地势力雄厚,家族强盛,颇能博得人心。田儋在听说陈胜吴广起义后,见识到机会来了。他假意将他的奴仆捆绑起来,带着一伙年轻人押着这位奴仆要进见县令,报请准许杀死奴仆。等见到县令后,田儋趁势杀死县令,随后召集当地的官吏和百姓说:“各地诸侯已经反叛秦朝自立为王,齐国古时候就是受封建立的国家,而我田儋,正是齐王田氏族人,理当为齐王。” 于是田儋自立为齐王,并派兵击退了周市的军队,田儋随即率军向东攻取原齐国的大片土地,至此齐国也复国了。
平民阶级主导的王政复兴
回顾一下陈胜在发动大泽乡起义时,仅仅用了五个月,楚赵燕齐魏这五国就都得到了复国。此时的天下格局已经基本回到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前那个状态了,不过这个时候的诸侯国,只有齐国是由原来的齐国王室独立建国的。楚国、赵国、燕国这三国的君王全是来自陈胜的农民起义军,魏王魏咎也是被陈胜部下推举称王。也就是说,此时的天下格局是由陈胜所代表的平民阶级主导,这种局面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陈胜起义失败
我们知道陈胜吴广的这次起义最后是以失败告终,陈胜派去西进的主力部队本来已经攻破函谷关。眼看就要抵达咸阳,却在咸阳近郊遭到了秦国名将章邯的猛烈反击,章邯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陈胜的根据地陈县。陈胜亲率农民军将士与秦军展开激战,虽奋力拼搏,终究未能挽回败局。结果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背叛杀害,陈胜的起义也就此宣告失败。
贵族王政复兴
陈胜的张楚政权被消灭后,以平民为核心的六国反秦复国运动陷入低潮。但反秦运动中,六国复国的基本方向没有改变,不过复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开始转移到六国旧贵族的手中。此时反秦的斗争却才刚刚开始,而接过陈胜接力棒的就是出身楚国贵族的项梁,这时反秦复国的主流,由平民政权开始转向王政复兴。
薛县会议
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羽的叔叔。陈胜起义时,项梁在会稽响应陈胜,也发动了起义。公元前208年,项梁领兵进入薛县,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滕县附近,他在薛县得到陈胜张楚政权覆灭的消息,于是决定承接陈胜的反秦事业,撑起楚国的大旗。他召集楚国各地的起义军到达薛县,共同协商今后灭秦的行动方针,这就是薛县会议。会议上主要讨论的话题有三个,首先最重要的是陈胜死后如何重建楚国,其次就是明确了楚国是反秦的主导国,确立了楚国的盟主地位。
会议在讨论如何重建楚国的时候,项梁的谋士范增提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议,这条建议此后很长时间都影响着各国的政治格局。范增分析,陈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程序上不对,没有立楚国王族的后代,而是自立为王。这样的政权名不正言不顺,不可能长久。所以范增建议项梁应该找到楚国王室后代,立他们为王,这样才能号令天下。
范增的这个建议,很明显是在对陈胜平民王政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其实当时有这种想法的可不止范增一个人,就像刚才提到过的陈胜的将领周市,它就没有自立为王,周市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没有称王的资格,所以就拥立了出身魏国王族的魏咎,还有就是当时的齐王田儋。
周市在进入齐国境内,曾经受到过田儋的抵抗,但是到了陈胜死后,赵国发生叛乱,田儋却主动向赵国伸出援手。并且帮助出身赵国王族的赵歇登上了王位。由此可见,田儋抵制的并不是其他国家复国,他反对的只是陈胜的平民王政。
王族王政复辟
出身韩国贵族的张良也向项梁提出要拥立韩国王族后代韩成为王,可见范增提出的要立楚国王族后代为楚王,是符合当时时代的主流。于是项梁采纳了范增的建议。他找到了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为楚王,并且使用相同的尊号,还叫楚怀王。
随着韩国的复国,楚国的重新建立,战国七雄也就全部归位了,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此时各国的王政情况:楚王熊心,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赵王赵歇,韩王韩成。这五国的君王已经全部都是王族后裔,平民王政,只剩下燕国这一个国家了。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各国王位又重新回到了战国时期的旧贵族手中,秦朝之前的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经基本恢复。
章邯灭魏
但是各个诸侯王还没来得及庆祝自己重新夺回王位,秦朝平叛的力量来了,此时秦将章邯在消灭了张楚政权后,挥师北上,首先锁定魏国。秦二世二年二月,章邯率军进入砀郡,开始对魏国地区进行攻击。刚即位不久的魏王魏咎紧急派遣大臣向邻近各国求援,齐国、楚国接到消息立即派兵援助魏国。而章邯攻击魏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早就做好了围点打援的准备。
待援军到来时,章邯率主力军在临济城下大破齐楚两国援军。魏王魏咎自知守城无望,为保一城百姓免受兵害,开城向秦军投降,自己焚火烧身自杀。章邯决定乘胜追击一举攻灭齐国,于是挥师进入齐国地区。
项梁战死
项梁得到消息以后,火速北上救援。项梁起初在与章邯的较量之中是处于上风的,项梁在东阿击败了章邯的军队,又在濮阳大败秦军,于是领兵西进,等到达定陶时,再度打垮秦军。
项梁的一连串胜利,开始产生骄傲轻敌的思想。章邯抓住时机,秘密而迅速地补充装备军力,又抽调在河北攻击赵国的王离军队,得到增援的章邯军主力,迅速夜晚突袭了项梁军大营,项梁猝不及防,最终战死。定陶之战后,秦末之乱的战事,再次进入了新的局面,就是项羽的崛起。
项梁的这次失败,是反秦集团继陈胜覆灭以后遭受的又一次重大打击。项梁兵败以后,章邯继续进攻赵国,并且与来自北方的王离军团会合,赵国已经岌岌可危了。面对秦军的攻势,各路诸侯已经束手无策,这个时候急需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而这就是项羽,接下来就是刘邦与项羽的天下争霸。
怀王之约
我们知道项羽是日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日后的汉朝开国皇帝。但是在这个时候,这两个人还只是反秦联军中的普通将领,还称不上是什么核心人物,项羽之前一直担任项梁的副将,还没有过独自率领大军作战的经历。而刘邦在家乡沛县发动起义,起初取得了一些战绩,但是后来他投靠项梁,也不过是项梁众多部将之一,论地位还是项羽的部下。那么这两个人是如何走到历史舞台中心呢?
项羽和刘邦的天下争霸起源于楚怀王与反秦将领的一个约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怀王之约。项梁死后,楚怀王召集楚国各方将领来到彭城商讨今后的反秦战略,在这次会议上首先重申了战争方向,以击败暴秦为目标。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获得普遍承认的背景下,以楚为盟主的反秦军约定了对战后秦国的处置方案。这就是谁先攻入关中消灭秦国,谁就是关中王。
但其实楚怀王这个时候提出此方案,是要树立自己的正统性和权威。同时也是对陈胜平民王政的再次修正,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将领擅自称王,但是面对这么多有野心的将领,他也必须要想办法加以利用。
这方案一出,不知道多少人都红了眼,项羽是第一个请缨要去进攻关中的人,但是楚怀王深知项氏一族势力强大。他自然不想看到项羽再斩露头角。所以他并没有派项羽西进,而是让项羽作为宋义的副将,北上援救赵国,同时他将西进灭秦的任务交给了刘邦。他认为刘邦老成持重,又没有后台更好控制。正是楚怀王的这个决定,拉开了秦楚决战的序幕,同时也成就了项羽和刘邦。
巨鹿之战
我们先来看项羽一方,公元前207年,项羽与宋义率兵5万北上救援赵国,此后就爆发了一场历史上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5万军队战胜了王离和章邯的40万秦军,而这场会战对项羽而言,至少有两点影响。首先这场战役让项羽完全掌握了楚国的主力军团,在大战之前,项羽因为和宋义不和,同时宋义作为主帅又进军迟缓,所以项羽就杀了宋义,夺取了兵权。
第二点就是项羽凭借着巨鹿之战一举成名,并且成为了诸侯联军的主帅。要知道项羽当时面对的秦军,是秦国最强的两支军队。章邯军团一直是秦朝平叛的主力军,这支军队消灭了陈胜的张楚政权,还战胜了项羽的叔叔项梁,而王离军团更是秦军中的精锐。面对这两支军队,项羽却毫无畏惧,结果九战九胜。据说当时在巨鹿的其他诸侯将领在壁垒上观点,都是目瞪口呆。战后项羽召见这些人的时候,他们都是跪着前行,没有一个人敢抬头仰视。
刘邦进入关中
我们再来看一看刘邦,秦军主力全都在巨鹿,关中地区兵力空虚。于是刘邦就趁这个机会,一路西进,轻松地就打入了关中。公元前206年,刘邦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投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虽然说刘邦攻打关中,并没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那样惊心动魄,但是率先攻入关中对刘邦而言,依然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首先自然根据怀王之约,也就是先入关中者为王。
刘邦凭借率先攻入关中的功绩,这就让他可以从一名毫无背景的普通将领,一举跻身诸侯王的行列。第二就是秦政权是被刘邦亲手中终结的,这让刘邦的政治地位变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刘邦已经成为当时天下仅次于项羽的第二号人物。最后一点,就是刘邦进入关中之后,秋毫不犯,还与百姓约法三章,这就让刘邦在关中深得民心,也为他日后依靠关中地区与项羽争霸奠定了基础。
秦国灭亡以后,华夏世界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项羽此时的威望和功绩,早已震慑天下。诸侯中已经无人敢对项羽说一个不字了,不过很遗憾项羽虽然为历史指示了前进的方向,但最后要到达顶点的那个人并不是他。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项羽推行的封王建国为何会成为秦朝到汉朝的过渡?
项羽分封诸侯
巨鹿之战之后,项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但是为了防止秦军哗变,他将已经投降的20万秦军全都坑杀。之后项羽率军进入关中,为了报复当年秦国对楚国的灭国之仇,项羽诛杀了秦国嬴姓宗族,然后纵容诸侯联军抢劫秦国公室的财宝和美女,焚毁咸阳宫和阿房宫。
据说这个大火,烧了三个月才熄灭。复仇的瘾过足,项羽终于要开始处理战后问题了,他要重新构建天下秩序,也就是重新分封天下诸侯。
当时摆在项羽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回到战国,二是实行大一统,三是建立新的秩序。我们先来看一下回到战国,那就是要履行怀王之约,承认王政复兴,这就意味着项羽要屈尊,去向那些毫无功绩的诸侯王称臣,这是项羽绝对无法接受的。
那么实行大一统肯定也不行,因为从薛县会议开始,各个诸侯国的复兴就已经和推翻秦帝国同步进行了,如果现在要实行大一统,各路诸侯肯定马上就造反了,所以项羽只能选择第三条路,那就是调和现实,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霸王主持下的封王建国。
所谓封王建国,也就是分封诸侯王,建立列国的意思。项羽首先将楚怀王架空升为义帝,然后自封西楚霸王,之后他将原有的战国七国全部分割,重新设立了19个诸侯国。我们知道项羽的地位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他自然看不惯那些没有能力,也没有功绩的王族后裔。
在他看来,这些人没有资格分享他的胜利果实。所以新分封的诸侯王都是反秦战争中的有功之人,项羽此举就是完全否定了贵族王位世袭的原则。像是九江王英布,是强盗出身,常山王张耳原来是魏国的县令,还有汉王,刘邦之前是秦朝的亭长。
项羽这样的分封,看似公平合理,实则是为后来天下大乱埋下了隐患。项羽是以侵害原王族后裔的利益分封给这些有功劳的新诸侯王,虽然老一派的诸侯王没有在战场上做出多大的贡献,但起义军的崛起是离不开这些原诸侯王的声望,这导致老一派诸侯王的不满。再者项羽分封是按军功大小,否定了旧贵族世袭,这也就继承了陈胜开创的平民王者王政,项羽本人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帝制。
项羽封楚怀王为义帝,就是在用楚国继承秦国在帝业上的法统地位,并且为日后取代楚怀王,自己称帝做准备。但是项羽没有想到,他直到最后也没有能够加冕称帝。五年之后,他就败给了刘邦,自刎乌江。项羽更想不到的是,他所推行的封王建国却成为了刘邦汉帝国分封的一次先行实验。
汉朝的郡国制
刘邦建立的汉朝实行的是郡县与分封并行的郡国制,而刘邦的分封与项羽的封王建国,其实有两个重要的共同点。一是刘邦对诸侯国疆域的划分,也是以郡县为单位,这就让秦朝的社会基层组织经由项羽移交到的刘邦手中。
二是刘邦分封的诸侯王,也都是楚汉战争中有功的将领和盟友。就这点而言,刘邦最初分封诸侯王的依据也与项羽类似,所以我们可以说刘邦在汉朝开国时推行分封,他所依据的原型正是项羽的封王建国。而项羽的封王建国其实成为了秦朝到汉朝、郡县到郡国、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过渡。
总结一下。秦王朝崩塌的过程,其实就是华夏世界格局不断重组的过程,首先是陈胜以平民身份称王,这就打破了贵族阶级即对王位的垄断,进而引领了平民王政。而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以后,以项梁为首的贵族,马上对平民王政进行了修正,并开始主导王政复国,重新扶持各国王族登上王位。最后秦朝灭亡,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重新规划天下秩序,而它所推行的封王建国,则成为了秦朝到汉朝、郡县到郡国、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过渡。
历史在秦汉之间并没有朝直线前进,而是在秦朝灭亡的过程之中,中国历史经历了三个拐点,分别是陈胜主导的平民王政、项梁主导的王族王政、项羽主导的封王建国。但是中国历史的曲折道路并没有走到尽头,秦朝灭亡之后,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也就是在这五年之间,刘邦完成了对秦与楚的两份遗产的继承,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郡国制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