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个辖区名字的由来(北京有多少个区县)
1、东城区北京整体建筑为环形布局,这是在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时定下来的。其中最小的一圈是二环,大体与明清时的内城相当。内城共有九个城门,东城区命名来源于东直门。东直门一带已经成为吃货集中地,簋街的赫
1、东城区
北京整体建筑为环形布局,这是在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时定下来的。其中最小的一圈是二环,大体与明清时的内城相当。
内城共有九个城门,东城区命名来源于东直门。东直门一带已经成为吃货集中地,簋街的赫赫威名在北京的美食榜单上,有绝对的席位。
2、西城区
内城共有九个城门,其中西城区命名来源于西直门,是当年鼎鼎大名的水门,皇家用水都是从西郊取水,经此门而过。
3、朝阳区
朝阳区的命名源于朝阳门,是当年漕粮出入的城门。所以在今天的朝阳门内,还有“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地名。
4、丰台区
丰台在金朝时就出现别墅群,名曰“远风台”。明朝时此处已出现村落,名曰“风台村”。另说金代都城有丰宜门,门外设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丰”,拜郊台之“台”,清朝称“丰台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名而得。
丰台区名字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巧的是这两种说法的提出者是一对父子……
第一种说法的提出者是清代大学者朱彝尊,他认为丰台“金中都丰宜门外拜郊台”的简称,今天的右安门大街、牛街、长椿街至闹市口一线,大体就是中都时南北通衢;
第二种说法的提出者,则是朱彝尊的儿子朱昆田,他认为丰台区的名字源于金朝著名的别墅群“远风台”,后改为“丰台”。当时的远风台在金朝可算是独一份,入住了各种达官显贵。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丰台地区有许多元代的园亭,“丰”是形容当时此地花房繁多,而“台”则是指许多亭台的遗迹。
5、石景山区
石景山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经)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历史文化重镇。
6、海淀区
古时就有“淀”这个字,指浅的湖泊,如河北白洋淀。元初这里是一大片浅水湖,故称“海淀”,也作“海店”。后来湖边渐形成居民村落,仍以“海淀”命名。经过当地居民的长期经营,逐渐呈现出江南水乡景色。明人区怀瑞有“十里荷花海淀还”句。1952年9月正式命名为北京海淀区。
7、顺义区
顺义区的名字可以追溯到隋文帝,当时突厥八部归附顺从,朝廷将他们安置在今天顺义一带,并将此地命名为“顺州”,后衍变成为“顺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至十二年(公元前195)置狐奴、安乐两县属渔阳。唐贞观二十二年,以内附契丹别帅析纥便部置归顺州,本为契丹松漠府弹汗州(松漠府在今辽宁省阜新、彰武一带)。天宝元年(742)改称归化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归顺州,领怀柔县(与今怀柔县无关),州、郡、县治所同一。
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后为顺天府所辖。民国三年(1914)十月,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民国十年(1928)六月,北京改称北平,顺义直属河北省。1948年12月8日顺义县城解放。1949年8月,顺义属河北省通州专署领导。1958年4月,划归北京市。
1998年3月3日,经国务院(国函[1998]17号)批准撤销顺义县,设立北京市顺义区。
8、通州区
北通州地名由来《元史·地理志》记载: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有丰备、通济、太仓以供京师”。南通州地名由来《读史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通州:“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良有以哉。
通州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初始建路县,后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1948年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1958年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
9、大兴区
大兴区源于金朝在此设立的大兴府,取名意为“宏大而兴盛”。
金代,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析津县更名大兴县,隶属大兴府,为金中都依郭县。
1945年3月,平南县建制撤销,分设大兴县和涿良宛县。1949年8月以前,中共创建的平南县、大兴县隶属冀中十专区。1949年8月,大兴县划归河北省通县专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兴县仍隶属通县专区。1958年3月,大兴县划归北京市并将原属北京市南苑区的旧宫、亦庄、瀛海、西红门等地划归大兴改为区建制。1960年1月,恢复县建制。
2001年1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以原大兴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兴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村镇。2001年3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以原大兴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兴区的行政区域。大兴区人民政府驻兴政街。
10、房山区
房山区是北京市16个市辖区之一,因境内大房山(大防山、大房岭、燕山)得名;《明一统志》记载:大房山在房山县西十五里,境内诸山唯此山最雄峻而秀,古碑云乃幽燕奥室,古曰大房山。
11、门头沟区
在明清时期,门城地区(龙泉镇)属宛平县玉河乡。从横岭到大峪村有一条东西向长达11 千米的沟谷,北面是九龙山,南面是南大梁,唐末修建的玉河古道即沿着这条沟谷向西,通往门头沟区腹地的斋堂川,远行山西及内蒙古。现在的门头口村是这条沟谷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从这个节点向西,沟谷狭窄,坡度逐渐加大;从这个节点向东,沟谷逐渐开阔,地势渐趋平坦。
明代,都城北京长期受到蒙古威胁,朝廷在京西山区修建了内长城,作为保护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朝廷还在每条山路的关键部位修建了关城,驻军把守。当时,门头口村也建有一座扼守古玉河大道咽喉的关城,关城的驻军承担守备、缉匪、收税等事务。入清之后,长城内外一统,京城西部的关城失去了军事作用,关城的城台上修建起了庙宇,逐渐演变成过街楼。由于玉河古道从关城下面通过,而关城的门洞又是拱券形的,所以人们就把这座建筑称为“券门”,依谐音叫作“圈门”。以过街楼为界,这条沟谷分成了两部分,过街楼以西称为“门头沟”,意思是“圈门前头的沟谷”;过街楼以东,以地处沟谷出口的村庄命名,叫作“大峪沟”。这是“门头沟”名字由来较为权威的说法。
12、昌平
北京区县地名中最老的是昌平,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已冠名,至今2100多年。昌平的名称正是来自汉代的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即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
13、平谷
平谷区因其地形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而得名。自汉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县,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之一。 历史上县有撤并,域有变迁,然而“平谷”这个名字一直延续至今。2001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标志着平谷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4、密云
密云县的来历据传源于密云县城南部十余里的黍谷山(也称黍山),该山虽不高,但时有云雾缭绕,俗称“密云山”。每当山上阴云密布时附近就会下雨,所以密云一带流传着“黍山盖帽,大雨来到”的谚语,后来在此设县治,故以山名而称“密云县”。
但这只是民间传说。据《北京市密云县志》记载:密云县设置于北魏皇始二年(公元397年),其县治最初在今天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城南部十余里的南关村一带,城址东南方有一座高山,海拔2047米。因山高多雨,雾气迷漫,云雾翻滚,变幻莫测,故名“云雾山”,也称“密云山”,其附近所设县治称“密云县”。
东魏(公元534年至550年),密云县设“密云郡”,下辖密云、白檀、要阳三县。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8月杜洛周(今内蒙古兴和县人)在上谷(今延庆)起义,于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攻陷安州(治所在今河北省隆化县境内)等处,安州及其所属的密云郡、安乐郡、广阳郡和三郡所辖的密云、要阳、白檀、安市、土垠、燕乐等县全部南迁并置于渔阳县(今密云县)境内。
后齐(公元550年至577年)时废密云郡,将白檀、要阳合并为密云县。
此后的千余年间几经变迁,至明清以来,“密云县”正式取代其它名称成为今日密云地区的县名。1914年密云县属京兆,1928年以后隶属河北省,1958年10月划归北京市。
15、怀柔区
怀柔区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怀柔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有了“怀柔”这个名称,公元1368年明朝设置的怀柔县与今天的怀柔区管辖范围基本相同。在古代汉语中,“怀”是来的意思,“柔”是安抚的意思。“怀柔”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团结,交融发展。
2001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怀柔县撤县设区。2002年2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2002]6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柔县,设立怀柔区。以原怀柔县行政区域为怀柔区行政区域。怀柔区人民政府驻怀柔镇府前街。在怀柔镇内设立泉河、龙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余乡镇建制及行政区划不变。2002年4月16日,怀柔区正式挂牌。
16、延庆
延祐三年(1316),割上都路属缙山、怀来二县隶大都路,并因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诞生于缙山县香水园,而升缙山县为龙庆州。
出于巩固京师和皇家陵寝的需要,永乐十二年(1414),一度被废的延庆州重置为隆庆州,属北京行部,十八年直隶京师。隆庆元年(1567),为避明穆宗年号,又易名为延庆州,下领永宁县。
清初,延庆州则调整隶属关系,清初属宣府镇东路,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称宣化府,下领永宁县、延庆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裁延庆卫所,辖地并人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仅终结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的封建王朝,而且结束了历经二千多年的封建行政体系。1913年全国废州改县,延庆州改称延庆县,属直隶省口北道。
1937年8月25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延庆后,延庆县隶属三个伪政府统治。以延庆县城为中心设延庆县,隶属伪蒙疆自治政府察南政厅(后改为宣化省);刘斌堡以东隶属伪华北自治政府昌平县。1941年八路军开辟了“平北”抗日根据地,今延庆县分属昌延联合县和龙延怀联合县。1944年撤销昌延联合县,重设延庆县,与日伪所设的延庆县并存。
1945年9月20日,八路军解放了延庆县城,以青龙桥为界,青龙桥以南为国民党统治区,青龙桥以北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1946年10月12日,国民党军队侵占延庆县城之后,再次出现分属共产党和国民党管理的两个延庆县。
1948年5月19日,县城解放,延庆县属察哈尔省。1952年改属河北省,1958年10月划归北京市。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延庆县,设立北京市延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