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三国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鲁肃传》注引《吴书》,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年间,主人公是鲁肃。原文如下:
(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鲁肃为人正直严谨,从来不会用百思特网虚假的言辞来掩饰自己的过失。同时,他非常节俭,没有世俗的嗜好。他统率军队期间,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虽然常年 在军旅之中,但非常喜欢读书。鲁肃还擅长谈论,又能撰写文章,思路恢弘,气度豁达,有超出常人的明智。自从周瑜死后,江东文武就都以鲁肃为第一人。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手不释卷”,意为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这里成语在《三国志》中还有两处也有出现,是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受到文艺作品的巨大影响,不少人对鲁肃留下了老实巴交、容易被骗的印象。不过,这只百思特网是文艺作品的虚构,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鲁肃是位杰出的战略家和外交家。据《三国志》记载,早在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鲁肃便向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首创“三足鼎立”这一战略设想,这与七年后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不谋而合。而后来东吴帝国的发展也基本上是按照百思特网这一战略构想实施的。
除了在战略构想上的巨大成就外,鲁肃还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后来的孙刘联盟就是在鲁肃的设计和参与中逐步形成的。此举不但令实力强大的曹操集团惨败赤壁,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让孙权集团及刘备集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鲁肃这个人有什么缺点呢?他的最大缺点正如后来孙权对陆逊提到的:“借玄德地,是其一短。”这个意思是说鲁肃一味追求孙刘联盟的稳固,在对待刘备集团的问题上过于软弱,导致刘备集团日益做大,对东吴产生严重威胁。幸好后来吕蒙出现,纠正了鲁肃的这一巨大失误,及时调整了东吴的国策,终于夺取了荆州。
华为手机误删短信怎么恢复(最简单的恢复误删的短信方法)
TF与SD卡如何选(TF卡与SD卡的选购知识的介绍)
三分钟看完刺激战场全新版本(教你怎么手撕年兽)
闯红灯是怎么判定(闯红灯的认定标准和认定方法)
宝马i3值得入手吗(最新宝马i3参数配置及价格)
手机电池不耐用怎么搞(手机电池不耐用修复小窍门)
pdf转换软件哪个好用(最好用的pdf转换工具推荐)
大唐绝学“惊天动地”一刀秒5(这些细节你绝对没注意)
吹气小兔子折纸图解(兔子折纸教程立体)
陈展鹏2023电视剧新剧(2023年TVB获捧艺人名单出炉)
用户名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忘记密码?
邮箱
确认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