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对海东青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满清时期,海东青的大名响彻南北,却因为稀少极难见到。
在更早的时候,还有两个国家因为海东青结仇,爆发了一场大战。这两个国家就是辽国和金国,这场战争直接导致辽国覆灭,辽国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手上玩的是象征凶猛的猛禽,最后还能因为玩鹰亡了国。
在古代文献的描述里,海东青备受赞誉。“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对它的称赞中,多有“最俊”这两个字,就是指海东青的雄姿矫健威猛。传说在十万只鹰当中才能出现一只海东青,因此它也被称为“万鹰之神”。在满语中,海东青被称为“雄库鲁”,意为飞的最高最快的鸟。
海东青到底是什么鸟,能受到这样高的评价呢?
结合古代文字描述,现在人们认为,海东青应该是一种隼,最可能的是矛隼,属于大型猛禽。身高一米左右,展翅长两米左右,体重可达6公斤。羽毛分为暗色系、白色系、灰色系,头部是白色夹杂褐斑,身体是褐红色夹杂褐斑,尾部是白色。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海东青纯黑者为极品,纯白者为上品,白而杂他色者次之,灰色者再次之。
海东青非常凶猛,能捕猎天鹅。天鹅是能飞的最高的鸟,而且性格暴躁,经过训练的海东青能捕天鹅,可见凶猛。但是野生的海东青其实并不捕食天鹅,因为它们虽然战斗力强,可是在野外生活也要规避风险,去捕天鹅明显是风险比较大的一项活动,它们常吃的是野兔、鼠类、鱼虾等小型动物。
既然说到驯化的海东青捕猎天鹅,就要提为什么要让海东青捕猎天鹅。而这又引发出辽国和金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了。
“辽金衅起海东青,玉爪名鹰贡久停。”这一句话概括了辽金两国冲突的起因,就是因为海东青。
当时辽国的贵族阶层对一种叫“北珠”的大珍珠非常喜爱,这种珍珠质地上乘,主要是非常难得,因为它的产出是在十一月以后的深水蚌的蚌壳里的。东北的十一月份寒冷异常,更不要说下深水采珍珠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了。
然后人们很快就发现了,人们完全不需要自己采珍珠,因为天鹅会吃掉这种蚌,但是珍珠消化不了会留在嗉囊中,所以人们只要抓天鹅就好了。但是天鹅又飞的特别高不好抓,于是人们就将目光瞄向了海东青。
一开始驯养海东青是为了抓天鹅的到珍珠,后来就演化成了辽国贵族阶层的一种风气,这就导致了海东青供不应求。所以辽国就想了个办法,让当时女真部落专门给他们上贡海东青。女真部落就是后来的金国。
海东青数量稀少不是那么容易捕捉的,而辽国胃口却越来越大。直到后来女真供不起海东青了,只好反了。这一仗一打,没想到就把辽国打灭了。
正因为海东青上能捕天鹅,才被认为是“万鹰之神”。
海东青是满族的图腾,到清朝时期,满人入关,再次掀起了“养海东青热”。可能因为都是游牧民族,所以满族和以前的辽金一样,都对海东青有一种崇拜的感情。
捕捉到海东青后,就开始驯化的过程。最关键的就是“熬鹰”,将鹰放在特制的架子上,几天几夜不让它睡觉,熬掉它的锐气和野性。之后再对它进行训练,给它吃缠着麻绳的瘦肉,海东青消化不了只能吐出来,这个过程重复几次,就能把“肠油”刮出,让鹰饥饿,但是肌肉更强健,能更好的的捕捉猎物。训练有素的海东青,听到哨声起飞去捕捉猎物,将猎物捕回来会自动等待主人喂食内脏。
在清朝时候,如果有流放甚至要砍头的犯人进献一只海东青,都能免去所有罪责。
但是到现在,海东青的数量越来越少,被认为是海东青的矛隼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青海和东北地区。前几年,研究人员在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时,两次发现了海东青,从此填补了中国海东青标本的空白。
现在海东青虽然还没有灭绝,但是已经非常罕见,它们本身繁育能力就比较低,一次只产两枚卵,而现在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和偷猎等行为严重影响着它们的生存。被誉为“万鹰之神”的海东青,什么时候能自由自在的飞在天空中,大展雄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