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雁门关月亮门,能看到这片黄土地。2016年月亮门轰然倒塌,本照片摄于倒塌之前。摄影/黄雪峰
提到雁北,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一个只存在了几十年的行政区划,是只有当地人才念念不忘的词。但如果说起“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一口金刀八杆枪的杨门虎将,走西口人们的辛酸往事,电影《驴得水》的拍摄地,这片土地的形象一定能具体起来。
大同左云县八台子长城。摄影/李平安
长城的出现代表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也显示着雁北“兵家必争之地”的命运。雁门关及其以北地区,与内蒙古草原间无山险阻隔,顺理成章地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南犯中原王朝腹地的前哨阵地。
牧羊人在大同土长城脚下工作。摄影/杨连禾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幽云十六州,杨家将的英勇传说,边塞诗中雁门关苍凉的浪漫色彩……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千年来的硝烟纷起,深深地印刻在这片雄浑的黄土地上。
守口堡,为明长城大同镇关口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摄影/何嵘
战争之外的和平年代,雁北同样重要。作为控扼晋、冀、蒙的通衢咽喉,这里承担起了“边境商贸集散地”的角色。
大同土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风雨的塑造下,时时发生着变化,当地人称土林为“石板沟”。摄影/李小龙
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商业往来从未间断。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大同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从隋唐到宋元,雁北始终是休战互贸、商队接踵的繁华之地。而作为商界传奇的晋商,更是将这片土地推向了整个世界。
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得胜堡,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摄影/李平安
杀虎口是晋商向西经商的必经之路。大批的马帮、驼帮终年不绝,雁北驼铃响彻“西口”内外,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茶叶之路”。到了清朝,这里甚至成为连接欧洲和中原的商品集散地。
▲ 山村炊烟,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摄影/李平安
中俄贸易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来自全国的货物经由大同和张家口,转运至恰克图与俄交换,甚至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十多个俄国城市,都有晋商开办的商号或分号。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与河北、内蒙古自治区交界,所谓鸡鸣听三省。摄影/李平安
向东,晋商的脚步远渡重洋到达。大同产的香料玛瑙和药材东渡换铜,“五台山拜佛,大同城买铜”的说法流传至今。
打开雁北的正确姿势。绘/Paprika
这片传奇的土地上,有着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的辉煌,也有着煤海汹涌的地下世界。早已告别金戈铁马,也不复魏辽元明时商业繁华的雁北,在寻求产业转型的道路上踟蹰徘徊,于新一线城市不断崛起的今天,沉默地准备着迎接下一个机遇。
文丨章鱼
图编丨袁千禧
设计丨Q年
地图编辑丨Paprika 可爱的小铮铮
参考资料
《论雁北在民族融合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陈玉林
《雁门长城 沉寂的要塞,荒废的商道》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11期 鲁顺民
《晋北军堡,被遗忘的世界级古代遗址群》 中国国家地理 吕行
《大同史话》 姚斌 刘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