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在近两年成为了全球性的一场危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芯片短缺的打击,覆盖从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啤酒生产在内的诸多领域,甚至连肥皂制造业也受到了影响。而全球汽车汽车行业,在这两年同样受
“缺芯”,在近两年成为了全球性的一场危机。
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芯片短缺的打击,覆盖从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啤酒生产在内的诸多领域,甚至连肥皂制造业也受到了影响。
而全球汽车汽车行业,在这两年同样受制于芯片短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年,全球汽车市场减产了1050万辆汽车,几乎是销量的1/8。
在国内,交付延期、变相涨价都是常态,甚至带动二手车、甚至是期货订单的价格上涨,可以说是非常离谱。
而就在今年4月份,又一波奥密克戎疫情席卷了国内。由于芯片和其他零部件的无法供应,4月份的汽车产量即将面临腰斩。
而没有产,就没有销。截至4月17日,10家车企的4月销量同比下降超过50%,其中上汽、一汽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万里江山一片绿”中,唯一的红色属于比亚迪,上险量达到3.5万辆,同比增长89%。
所有的车企都在因无车可卖而发愁,只有比亚迪的销量在涨,还是疯涨。这是为什么?
在简单分析过后,其实不难发现:比亚迪是列表中这么多家车企中,唯一一家能够自研芯片的车企。
比亚迪半导体已推出车规级8位MCUBS9000AMXX系列,目前客户端应用开发项目已全面启动;
而且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21日,比亚迪还与地平线达成合作,搭载了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比亚迪汽车,将在2023年上市。
合作+自研,比亚迪居然默不作声地给自己的芯片供应准备了这么多后路。看来汽
车行业的全面缺芯在行业内部也难免不平等,有人淡定有人愁。
01. 面对“缺芯少魂”,
我们的汽车厂只会在那儿叫唤!
看过了华为被美国制裁的前因后果,相信大部分人都get到了芯片对于手机的重要性。
而换到今天的智能汽车,芯片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让。
不巧的是,我国汽车芯片也面临着和手机芯片一样的困境,产能短缺、自研能力弱。
用广汽老总曾庆洪的话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10%、国产化率仅为5%,供应高度依赖国外。
3月份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怒批国内车企,“国外已经开始有汽车厂向台积电投资要产能,我们的汽车厂只会在那儿光叫唤!”
这背后,其实是对我国汽车行业的“怒其不争”。
知道芯片难做,也知道你们难,不求你们现在马上就能拿出能用的自研芯片,但是国际顶尖芯片厂商的产能,还是可以争一争的嘛!
毕竟,从实际交付情况上来看,缺芯在2021年带给各车企的影响相当大。
蔚来产能大幅下滑,小鹏和理想选择减配交付、日后再补。其他车企应对缺芯的方式也大体如此。
操作最骚的,还得属欧拉的“换芯门”。
就在缺芯引起的蝴蝶效应波及整个行业时,高通却突然发布了一则消息,打了不少车企的脸。
“虽然2020年底开始全球芯片短缺,但我们的汽车芯片制造并没咋受影响,高通8155芯片并不缺货。”
言下之意,我们高通可没耽误车企的制造安排,你们汽车减产,可别怪到我没及时给你们供给芯片上。
这就有意思了。
一边是芯片厂商说自己的芯片正常生产了,一边是车企说自己买不到芯片。
那这芯片,到底去哪了?
那些交不出来车的车企,到底缺不缺芯片?
02.车企:我真“缺芯”
那些因为“缺芯”而迟迟拿不到车的车主,也别急着生气。
很多车企确实是买不到芯片,他们真没说谎。
首先,疫情要站出来背锅。
疫情一来,工厂停产,没人上班干活,芯片自然生产不出来。
就算停几天之后复工复产,想要产能恢复到停产之前的水平,也得有个爬坡的过程,不可能开工第一天就直接产能拉满。
想想你放长假之后开工第一天的状态,就算压迫机器,也要适当保养不是?
这波疫情,确实对芯片厂商的产能造成了很大冲击。但随着全球各地逐渐恢复生产、有了应对疫情的经验,到了2021年10月,这个因素对芯片生产基本上已经不构成影响了。
然而芯片产能得到了保障,却不意味着汽车芯片产能得到了保障。
半导体的主要应用涉及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而汽车芯片在全球半导体应用中仅占12%。
需求日益庞大的消费电子芯片,才是芯片厂商最重视的主营业务。这部分终端,也包括了大家日常接触最多的手机,PC、平板、手环、游戏机等等。
和需求旺盛且利润丰厚的消费电子芯片比起来,汽车芯片做起来既麻烦,又不多赚钱,芯片厂商自然没什么意愿把产能多分给汽车行业。
要知道,在产能一定的情况下,芯片厂商是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需求分配产线的。
车企向头部芯片厂商要产能,就要和苹果、Intel等消费电子企业同台竞争。
比如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台积电,2022年第一季度,汽车芯片业务仅占其营收的5%,智能手机和HPC(高性能计算)却占到了营收的80%。
其中光苹果一家,就占据了台积电营收的26%。除苹果之外,台积电的大客户还有联发科、AMD、高通等等。排名前十的客户里,没有一家是车企!
在汽车芯片这一批有限的产能中,各车企要面临的就是友商之间的竞争了。
国产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要跟通用、本田、大众这类全球车企巨头抢订单。
说句不好听的,“钥匙三元一把、十元三把,您配吗?”
货源充足的时候,分一部分给车企也可以。但现在全球都芯片短缺,跟新片场合作多年的老主顾尚且供不过来。想要货,可以,得加钱!
当然,这口气也不是所有车企都愿意受。经历了这一波芯片断供的苦,如长城、蔚来等车企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芯片自研了。
但自研谈何容易,比亚迪于2002年成立了IC(集成电路)设计部,“造芯”至今20年,也只是具备了部分芯片的自研自产能力,先进制程的芯片生产尚且没有攻克,同时还要面临材料、设备的制约。
因此长远来说,“要不到产能”,仍然可能是导致车企芯片短缺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摆在车企面前的,还有一大难题——恶意炒作。
资本是逐利的,资本尤其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趁你病,要你命”。
产能有限,需求增加,芯片的稀缺性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能有门路收到芯片,这明摆着是一笔大赚的买卖。
正像前阵子采访里的余承东所说,一颗芯片原本只要十块、二十块,直接被炒到2500多块人民币。
这种芯片价格翻了200多倍的情况或许太过极端,也存在“余大嘴”又大嘴了的可能。不过涨个十倍二十倍,在行业内的确非常常见。
但他说的“不接受这么高昂的芯片炒作价”,却似乎是强势车企的一致选择。
就在前两天,保时捷发布Taycan Cross Turismo的直播中,有大批保时捷车主出来刷屏维权,抵制车辆被保时捷官方无故减配。
这个减配的原因,其实就是保时捷嫌芯片太贵,说好的方向盘配备“电动转向柱”,到车主手里就变成“手动转向柱”了。
“再苦一苦车主,骂名我来担!”
如保时捷这般,在装配芯片上绞尽脑汁不愿“受委屈”的车企,堪比矿难时买不到靠谱显卡,而四处“捡垃圾”的贴吧老哥。
只不过,在显卡市场,挖矿潮已经退却,新系列显卡将会发售,眼下名声已经烂透了的30系显卡,迟早会砸在各位囤货的奸商手里。
而汽车的芯片荒,却引发车企闹出了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幺蛾子。
抵制黄牛无可厚非,车企想尽量避免高价芯片对利润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但这份代价,不该由车主承担。
03.保交付,还是保利润?
“黑、白猫停止接单,并不是停产,而是遇到了困难!”
2022年2月14日,在这个本该甜蜜的情人节,号称最懂女性车主的欧拉,宣布黑猫、白猫两款销冠车型停止接单。
能有什么原因,让一家车企选择放弃销售自己销量最高的汽车?
亏钱啊!
2021年欧拉爆发了“换芯门”事件。从10月开始,陆续有欧拉好猫车主,发现自己车上智能座舱搭载的芯片不是高通8155,而是2016年上市的英特尔4核A3940。
两者算力差别之大,好比宝马和宝骏。
“换芯门”并没有得到欧拉的妥善解决,反而愈演愈烈,最终欧拉喜提央视点名,后续还需承担高达4亿元的赔偿金额。
到这里,欧拉受到的打击还没有结束。
时间来到2022年,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喜迎”补贴滑坡、原材料价格上涨。
据测算,原本便定位薄利多销的黑猫、白猫,在2022年之后,基本是卖一台亏1万元。
按照黑猫、白猫两款车型在2021年8.53万辆的销量进行计算,如果2022年继续销售,欧拉得亏8.53个亿。
事已至此,长城保盈利的选择已经很明确了——保留售价相对较高的好猫车型,战略放弃白亏钱的黑猫、白猫。
欧拉商城现在只有好猫车型售卖
说到这里,社长还有一个小彩蛋分享给大家。
号称汽车芯片天花板级别的高通8155,很多新能源电动车都用不上,但却出现了某些蓝牌的汽油车上。
如果真的缺芯,为什么只有蓝牌车有得用,而本该配备同样芯片的电动车却没有?
除了耽误车企赚钱,没有第二个的可能。
从这个层面上看,车企所谓的“缺芯”,就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一并,是车企最好的遮羞布,背后掩盖的是车企产品力不够、品牌号召力不强的事实。
而缺芯,某种程度上也是薛定谔的缺芯。
俗话说,只有当退潮时,才能发现谁在裸泳。
如果只是“缺芯少电”造成的成本上涨,那么理论上讲,涨价应当可以解决问题,这也是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各车企纷纷选择去做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某些车型走到停售这一步?
因为涨价不够解决问题。
有的车型,本身利润摊的极薄,甚至是亏钱。其能生产出来的原因,就是为了拿新能源补贴,以及双积分政策下能通过节能,换来的利润。
对于一台车,如果其利润基本来源于正积分的销售费用以及补贴,当这些政策性因素取消时,自然也就没有了生产的价值。
当然,如果这些对车企来说都不是问题,这款车也可以继续生产,但还会面临另一个问题——
有没有人愿意卖?
或许大家习惯了像新势力这样的直营模式,但其实在广大三四线城市、以及传统车企这边,依然是需要依赖经销商的。
这就意味着,一款汽车的售价不能只考虑车企的利润,还得给经销商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
小米最开始为什么是“互联网手机”品牌,只在互联网渠道进行线上销售?
就是因为小米手机的利润不高,线下经销商卖一台小米手机赚不了什么钱,所以他们宁愿在消费者面前大力推销OPPO、VIVO。
这个道理,在汽车行业也是如此。
所以这些利润率全靠政策支撑的新能源车,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和小米手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敢轻易涨价。
因为当时就是靠低价吸引到的用户,涨价后的销量必然会大幅度下降。
所以,如果车企明知道自己涨价以后根本没人买,又何苦走这一遭呢?留着一个“无奈停售”的美好泡沫,粉饰太平,也挺好的。
“缺芯”,也成了解释部分车型停售的一个绝佳借口。
全球芯片产能短缺的声音已经喊了快两年,真有心的车企早已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或投身自研、或投资芯片厂商、或抓紧谈新的框架合作……
总之一句话,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
04. 写在最后
4月上海的这一波疫情,让国内本就不富裕的芯片产能再次雪上加霜。
因疫情封控而停产的不止有车企,还有芯片厂商。
上海集中了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晶圆厂、封测厂,还有占比超过30%的芯片设计及核心元器件原材料厂商,因而上海的芯片企业拥有更高的保障优先级。
为此,上海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4月5日曾召开视频会议表示,要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在内的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让上海的芯片厂商抓紧复工复产,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
此前,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解决芯片荒的办法,短期来看有两个:一个是动用自己的资源,在全球的芯片分配中尽可能拿到更多的份额;另一个是下定决心寻找替代产品。
“要产能”这件事,社长在前文已经提到过了。这里的“寻找替代产品”,指的就是用国产芯片替代“卡脖子”的外国芯片。
针对这一点,原诚寅说得很直白,“国内车厂对自主芯片要有更多信心,同时不要简单地期望自主芯片价格要比现在产品低,性能还要好。”
芯片产业是最为需要尖端科技的产业之一,是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参与成长的,不仅需要成长时间,同时也需要发展的空间。
如果车企真像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怒批的那样“短视”,面对我国自主芯片不肯多给一丝宽容,那自主芯片产业在外国资本的围剿下,如何能成长得起来?
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和芯片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国产智能车,一定会用上中国自己的芯片。
在这里,社长也立帖为证: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三年。三年后,我们再来看。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