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产业有多重要(鞋都巨轮航向世界)
中国发展网讯 解读“温州模式”,鞋产业是一个重要样本;而纵观温州鞋产业成长,2021年9月12日,是一个重要日子。
2001年9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授予温州“中国鞋都”称号,温州鞋产业迎来高光时刻。
这一殊荣既是对温州鞋产业发展的万分肯定,也是对温州鞋产业再发展的莫大勉励。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给温州的来函中这样写到:希望温州鞋革业再接再厉,为中国皮革行业的“二次创业”,为中国鞋类产品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盛名之下,温州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顺时代之势、应发展之需,牢记使命、赓续前行,鞋革产业创业创新、高歌猛进,“中国鞋都”金名片越擦越亮,“中国鞋都”行业龙头地位越发夯实——20年里,“中国鞋都”规模壮大,温州鞋产量占全国的1/10、温州生产的女鞋占到全球的1/7;20年里,“中国鞋都”产业链扩容,温州拥有全国最大的牛皮、猪皮和鞋材料交易市场,形成了由皮鞋、皮革、皮件三个主体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组成的鞋革工业体系;20年里,“中国鞋都”孕育一批知名品牌,拥有7个中国名牌、82枚中国驰名商标、196家中国真皮标志企业,占全国鞋革行业品牌榜半壁江山;20年里,“中国鞋都”构筑了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温州鞋辐射全国并行销全球162个国家(地区)。
从历史深处中款款走来、向着精彩未来大步而去。走过20年风雨的“中国鞋都”,记录了一代温州人“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创业历程,更寄予着温州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涅槃崛起的希望所在。在获“中国鞋都”称号20周年之际,温州扛起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探路的使命担当,锚定“世界鞋都”的新目标全速起跑。
从“中国”到“世界”,无限精彩正静待温州书写!
质量为基
温州叫响“中国鞋都”
很多人对温州的认识是从一双皮鞋开始的。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前店后厂”的作坊式鞋厂大量涌现。彼时的双屿一带,马路两边高高矮矮的砖瓦民房几乎全是鞋厂,即使是背街小巷,一块牌子、一片铁皮就撑起一个“车间”,哪怕只有一条生产线,机器一开动就是一派热火朝天。
野蛮生长,在带来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粗制滥造。1987年,5000余双温州劣质皮鞋在杭州武林门被付之一炬,随后,武汉等10多个城市不约而同驱逐温州鞋,温州皮鞋被钉上了劣质产品的耻辱架。
这把大火,没有烧灭温州人的创业热情,反而烧醒了温州人的质量意识。
浴火而后生。温州制鞋企业在市政府“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思想指引下,痛定思痛、决心重振,370多位鞋厂厂长联名倡议:“打温州牌、穿温州鞋、树温州鞋都”;组建全国首个鞋业协会,全行业抓监管、重质量、兴科技,温州鞋绝地反击!
风雨洗礼、淬炼真金。以质量为生命,温州鞋业内塑品质、外树形象,叫响“中国鞋都”品牌。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鞋业发展规划、千亿级时尚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十大重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方案等重磅政策于不同阶段接连出台,精准破题、有效帮扶;声势浩大的各类展览展示活动轮番登场,为鞋业发展频添动力。
技术驱动转型升级——巨一集团深耕智能制造、打造“未来工厂”,以技术红利换人口红利;红蜻蜓拥抱新零售,实体营销与网络销售“双轮驱动”,全方位触达消费者;奥康联名迪士尼超级IP“漫威”,以跨界开拓年轻市场……
量质齐升彰显实力——2017年,鞋革行业产值突破千亿,成为温州继电气之后第二大千亿产业集群;温州现有鞋业生产制造型企业5000余家,配套商贸档口、部件生产、贸易服务等产业链企业数超10000家,从业人员超50万人;2019年,温州制鞋产业生产总值达1097亿元、生产鞋类成品12亿双。
产业协作
集聚效应持续放大
都,“汇聚”也。中国有四大鞋都,温州、东莞、晋江和成都。据市鞋革行业协会资深专家谢榕芳介绍,温州鞋都以生产真皮男女鞋、休闲鞋、注塑鞋为主,制鞋产业链较为完善,具有产业规模优势突出、专业分工配套完善、品牌集聚效应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在此前的“中国鞋都”复评中,考评组也认为温州鞋都的优势在于“产业聚集”效应。
上下游产业链在温州聚集、延伸,离不开诸多园区、平台的建设打造,这些平台在空间布局上集成呼应、在产业链条上协作共赢,串联起包括创新研发、时尚设计、生产制造、采购贸易、质量检测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早在1999年,市委、市政府就运筹帷幄,大手笔谋划在鹿城双屿建设“中国鞋都”产业园区,作为实施“中国鞋都”战略的产业载体。产业园集科研、贸易、检测、信息、生产于一体,设有国内最大规模的鞋文化博物馆、鞋类交易展销馆、鞋文化公园等,还有中国鞋类检测中心、中国鞋都鞋类培训中心等。以此为圆点,鞋革产业在瓯江南北燎原,温州陆续拿下了“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胶鞋名城”“中国鞋都安全鞋名城”“中国鞋都女鞋基地” “中国鞋都男鞋基地” “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皮都”等国字号名片。
2014 年,温州国际鞋城、中国鞋都鞋革城接连开业,提供制鞋企业“一站式”原材料采购。近年来,随着河通桥鞋料市场拆迁、黄龙商贸城改造,不少鞋材商家搬到了中国鞋都鞋革城,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更为突显。
还有,鞋艺小镇推陈出新,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叠加发展,温州鞋业亮出新风景,生态链加快构建——引进中国皮革研究院温州研究所、省级鞋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四川大学温州鞋革研究院等3家高能级平台;中胤时尚设计中心开创鞋业文化创意设计平台,吸引省内外10余家优秀设计研发公司,力齐温州鞋业设计短板;打造鞋都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线上下单、线下体验”新零售体系。
开放同行
温州鞋与世界共舞
8月13日上午,随着一阵鸣笛声,首趟中欧(义新欧)班列“温州鞋类号”专列搭载着总重量约615吨、货值约410万美元的温州鞋踏上“新丝路”。“温州鞋类号”专列打通温州至欧洲的“黄金通道”,成为温州鞋企出口的全新跨境物流方式。今年1—7月,温州出口鞋靴115.3亿元,同比增长4.7%。
“世界”,一直是温州鞋业的航向所在。
早在上个世纪,不少鞋企就纷纷与国际零售业巨头“联姻”——奥康集团与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合作,双向借道,网络共享;康奈集团加入世界权威鞋类研究机构SATRA,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红蜻蜓集团与比利时著名鞋设计公司爱思康公司合作,致力于运动皮鞋的研发和生产;蜘蛛王集团与意大利景泰国际集团合作;巨一集团通过与德国DHM公司的合作,实现了民外合璧、借梯登高。
新发展格局下,温州“出海”更为多元化、多渠道,并与世界深融——哈杉鞋业在非洲的尼日利亚投资创办了皮鞋厂;康奈集团牵头创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成为首批8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成为国内制鞋与轻工产业“走出去”平台;瓯海南龙制革厂等5家温州鞋企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投建的“中亚鞋都”——鹏盛工业园,总投资4500多万美元,占地550多亩,制革、陶瓷等产业相继投产。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走进去”,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再到“资本输出”,与世界共舞,温州兴致高昂。
“温州不但要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要发展成为‘世界的温州’。”在“中国鞋都”命名20周年的重要节点、“十四五”开局之年,温州开启新征程——成为全球范围内制鞋产业规模最大、集中度最高、从业人员最多产业链及配套最为完整的鞋类产业基地;在产品设计和新材研发、智能制造水平、产业隐形冠军等方面具备较强国际影响力……
让“世界鞋业看温州”!温州再出发,下一站:世界鞋都。(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