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危机公关主打止损保平安(蔡徐坤的公关手段)
从6月26日蔡徐坤话题热搜到今天7月3日,舆论发酵了整整一周,当事人蔡徐坤及其工作室终于回应。(第10086+次心疼汪峰)
错过了危机公关黄金时间,这也是罕见的滞后性声明,这次蔡徐坤的发声主打“止损保平安”策略。
违法的事情没有做:1,没有和未成年女性交往;2,双方自愿交往;3,没有强制堕胎
个人和工作室声明最后还不忘保护另外一位当事人隐私,从常规公关流程来看,这类信息是严谨、顾全大局的体现,属于能拉回一点好感度的加分项。
只是,这一轮危机公关已经过了最佳黄金时间,整整过了一周才正式回应,舆论调控确实很有难度。
以及今天热搜还同步补充了狗仔队的假爆料,被蔡徐坤二次回应:“纯属造谣,已去报警!照片不是我!”
今天的回应包含两层传播路径:
1,止损针对的是违法层面,声明中当事人否认违法。(但也同步默认了“自愿交往”的事实)
2,中途插入狗仔假爆料,回应这是造谣,用假爆料来力证自己的清白。
但是,蔡徐坤后续危机隐患还是有的,流量明星受众包括很多学生受众,低龄粉丝是非观念不强。流量明星本身有模范榜样的作用,一旦个人形象有损,也是有危害的。(我就不止一次看朋友圈里有做家长的在抵制蔡徐坤,怕误导自己小孩)
从品牌代言层面来看,品牌也是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尤其很多快消品牌,主力受众也包括学生党、低龄受众。
以及Prada的泪,估计已经流干,这几年Prada在代言人崩盘系列里赚足了苦情口碑,宛如高奢圈的安陵容。
流量明星基本不出圈,如果是负面/带争议出圈,那么普通大众肯定是批判态度,也会波及代言品牌。
蔡徐坤是流量明星,贩卖的是清纯单身人设,满足粉丝的幻想以及占有欲,这是是流量明星的天职。粉丝就是流量明星再生父母,这也是团队以及资本方、品牌方默认的。
违法层面的止损是做了,但流量明星私德这块的负面,恐怕是一时半会儿稀释不了。
更何况,这轮回应之后,互联网的新梗又有了:宝宝杀了宝宝。
当互联网梗成为一种流行词,本身这个梗又是事实,那么这个流行词就会一直传播下去。
这也是今天要重点讨论的一个点:流量明星不要有任何出圈营销,粉丝再多,在整个市场盘里只是小基数,路人和观众是大基数。路人和观众对流量明星是“平视”的,你没有作品,没有业务能力,就请待在自己圈层里圈地自嗨,出圈了就要接受市场公平公正的评头论足。毕竟明星宣传都是占用的公共资源,被评头论足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
大部分流量明星业务能力/作品仅限粉丝可见,像蔡徐坤也唱歌,路人基本没有听过,追星/看娱乐新闻的路人可能知道这个名字,再往外面的层级推进,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甚至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像蔡徐坤目前的业务盘仅限唱歌、舞台表演、综艺还有演唱会,都属于定向营销,比较类似B2B宣传,点对点,特定渠道供应。他不接影视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演戏不能是独角戏,总要安排女主角去演CP,粉丝是不能答应的,毕竟他这类流量明星是要以单身/单纯人设面向粉丝。
人设是流量明星的本命,粉丝眼中的流量明星是纯洁无瑕的,是仙气飘飘的。
(TVB《珠光宝气》经纪人的饭圈点评)
流量明星本身就是做闭环营销,你的受众是定向的,只有粉丝,这条定向之路原本是很好维持的:纯情代表着禁欲,洁身自好即可收割粉丝红利。
(《甄嬛传》皇后处理后宫个人作风问题)
禁欲嘛,这可能是未来男明星团队要攻克/解决的重大课题。(毕竟现在塌房的都是男的)
与人性抗衡,这恐怕是公关无能为力的。
道行深厚的公关能做的就是封锁消息源,让不能曝光的信息永无见光之日。这也是本周期公关的唯一难度和挑战,封锁消息源,就是胜利。实锤消息源传出去,公关能做的就是公事公办、有一说一地沟通对接,尽量解除误会。
(日剧《黑色丑闻》)
说起来流量明星运营方法,基本上都是流水线工作,已经模式化。
定向营销就是渠道营销,你专供粉丝,就把粉丝圈层做好。
像一线大粉/站姐这种几乎是全年守在流量明星曝光区的,随时能拍到一手资料,嗅到一手消息。饭圈信息源,主要靠大粉/站姐这种一线成员,类似于一线销售吧,她们把一手物料,在粉圈内一层一层传下去,再利用每个粉圈的社交战斗力,在品牌、片方、各种关联行业、饭圈以及大众圈层刷足存在感、正向安利。
品牌方、资本方看到了社交红利,以及代言人的销量转化率,就各自落袋为安。都是生意,都是资本行为,不要太拔高流量明星轰天动地的神力无边。
现在粉丝运营就像全国销售运营团队,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粉丝矩阵,粉丝年龄跨度大,低龄粉比较鸡血,战斗力强,成熟粉/大龄粉还要负责安抚低龄粉,用各种饭圈话术去完成自我感动。
原则上,流量明星把这种定向营销做好就行了。
(日剧《黑色丑闻》)
但这次蔡徐坤话题,明显是破圈了,当一个流量明星还没有具备国民度的时候,这时候他的舆论话题(带负面/争议向)强行进入大众圈层,那必然就是不可控的。
虽说这次蔡徐坤品牌代言还没有主动切割,估计后续会选择冷处理。
品牌的受众是全受众,不是粉丝特供。品牌市场部不像流量明星团队,只要做好特定市场的营销,品牌是全市场营销,盘子和量级是完全不一样的。
(TVB《珠光宝气》资本方代表康妈点评娱乐圈)
品牌层面的粉丝特供策略,只是资源置换、各取所需,比如市场部公关部需要粉丝带来漂亮的社交数据,以及销量数据,放到各种报告里,给上级老板汇报使用。那么品牌预算充足的时候,想做点锦上添花的活儿时,就会选择流量明星,毕竟有很快的红利回报,到时候做结案报告有各种亮点可以写。老板们又不追星的,谁都不认识,有时候就得靠市场部公关部去忽悠。有的市场部公关部会把锦上添花当成市场全部红利呢。(要知道现在有的粉丝会渗透到品牌团队里,夹带私货推进自己爱豆与自家品牌的捆绑,最后吹成银河系战绩)
蔡徐坤是限韩令后内娱打造的第一个养成系偶像,前些年选秀舞台就是流量生产线,资本以及品牌方是背后强大的金主团,只要粉丝基数大,够鸡血,资本就能完成一批又一批流量明星的自产自销。
说到底,流量明星就是资本的理财工具。
(日剧《黑色丑闻》)
后面选秀节目被打压,流量艺人也进入了明哲保身周期。
理智点的团队就做各种降噪宣传,有野心的团队就会督促艺人痛定思痛,跳出流量明星的舒适圈,完成不破不立式转型,没演技没唱功就赶紧速成式打磨业务能力,否则游戏规则一变,流量明星的标签也是灾难。
估计蔡徐坤这一轮危机,也会给很多流量艺人提个醒:别总是拘泥于出圈/破圈式营销了,圈地自嗨挺好挺安全的,也不容易得罪人。有时候得罪的不是竞品,还可能是其他资方,毕竟造星市场就这么大,奶酪配额有限的。流量明星仅粉丝可见没啥问题,能有自己的特供市场挺不错了,很多糊糊还查无此人呢。
以及选择家人做自己的公关团队,风险也是有的,这次蔡徐坤妈妈也是重要话题点。家人的爱是无私的,但放在工作领域有时候是自私的,是狭隘的,这就是妈宝男的必经之路。工作要理性,要用客观中立思维去操盘推进,如果家人渗透进来,只会添乱,这种前车之鉴太多了,娱乐圈一大把,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补充说明。